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近日,济宁“良友·圣府第杯”2025年济宁市美食联赛拉开帷幕,通过构建“全域联动+文化赋能+多维激励”模式,济宁深度挖掘各县市(区)美食资源,打造集竞技性、观赏性、文化性、消费性于一体的城市美食IP。
本次美食联赛不仅是舌尖的竞技,更是一场场深刻的文化展演与交流盛宴,大家吃的是美食,品的是在地文化,每一次锅铲的碰撞都是文化的争奇斗艳。美食、文化、经济三者交织共生,催生超越胜负的多元景观,共同谱写城市活力与魅力的华章。
美食盛宴,线上线下齐圈粉
自6月20日开赛以来,美食联赛堪称济宁的热点事件,每一轮的比拼对决都能掀起全民热议。其生命力之强、参与队伍之多、话题之广、社会效应之多维,早已超过美食联赛的范畴,成为吸睛全城的热点事件。在抖音平台#“良友·圣府第杯”济宁美食联赛的话题已将近1700万次播放,而与“济宁美食”相关的话题,更是达到20亿的点击量。
在线上,网友们不只观看,还发视频、发评论与美食联赛关联互动。有的网友很自豪,“济宁举办这样接地气的比赛,真让人开心,为家乡点赞”;有的网友很热情,“济宁夹饼甲天下,欢迎大家来吃夹饼”;有的网友轻松玩梗,“我申请成为大众点评员,我怕别人去吃撑了”……“济宁文旅”官方账号也发布《突然的自我》济宁美食版等视频与网友互动,持续炒热话题,让美食联赛不仅“好吃”,更“有趣”“好玩”,年轻化的叙事无形中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
据抖音数据显示,美食联赛的相关视频,其播放指数、互动指数均高于同类视频99%以上,18至40对年龄段的观众占比超85%。
济宁美食联赛是全民的狂欢,也是各县市(区)展示的舞台。15支参赛队伍在深度挖掘孔府菜、运河菜、渔家菜、水浒菜等基础上,创新融合,展示各具地域特色的美食。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联赛的核心以趣味性为主。赛事通过展示厨师的基本功、创意能力、对本地食材的理解运用,每场赛事不但要把具有济宁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代表性菜品或创新作品挖掘出来,更多的是在比赛过程融入趣味,例如在小组赛中安排1-2次“妈妈的拿手菜”“夹饼局”等趣味赛,吸引更多普通的“厨师”参与赛事活动,来吸引市民和游客,凝聚更多的人气。让美食联赛成为人人向往的赛事,人人喜欢的赛事,成为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赛事。
“泉水羊排、泗水火烧、四鼻鲤鱼每一道菜都十分好吃,很惊艳。”在泗水“真泗味”美食联盟与微山渔跃龙门队的比赛现场,大众评审刘艳说,除了“真香”之外,她觉得举办这样的比赛很有意义。“除了参赛队伍,美食联赛聚集了大众评审、观众等普罗大众,让比赛不再局限专业领域,而是更广泛地跟大家连接,提升了活动的参与度和讨论度,是对济宁美食很好的宣传。”她说。
“美食+”撬动,“真香”的不只是菜品
在美食联赛,一道道菜品不再是“吃”这么简单,而是成为穿越时空的载体,通过各具特色的饮食传统,连接古今,实现文化的深度激活与跨界传播。比赛中,参赛队伍们将非遗展示、文化演艺、历史故事讲解等元素融入菜品创作,上演古礼孔府宴与新派圣府菜、芦花鸡与小龙虾、运河菜与渔家菜等文化美食的对决,让市民和游客沉浸在文化体验场景中。
赛场中,每一道菜都是文化展示的窗口。“夏季是吃荔枝的好时节,我们的这道荔枝鲜虾球,以仿生的形式制作了荔枝虾球,外观上与鲜荔枝无异,内胆则用虾球和荔枝肉做成,入口外皮酥脆,内胆嫩滑,鲜荔枝味道浓郁。”太白湖寻味先锋代表队领队张志利介绍,这道菜复刻明清漕运盛景——岭南荔枝沿千里运河抵鲁,将“南果北传”的饮食交融史凝于盘中,虾肉弹润裹挟荔枝清甜,致敬流淌千年的运河文明。另一边,孔府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仰金则介绍着菜品毛竹南荠。“毛竹南荠这道菜的灵感来自孔圣人教育学生的一个小故事。”张仰金说,当年子路指着南山竹子说“天生笔直无需雕琢”,孔圣人便说“削尖为箭方能穿石”。而菜品中的“小竹笋”(荸荠),进过厨师过油、修形,最终呈现出漂亮挺拔的“金笋尖儿”,寓意“百炼成钢”。
难怪有网友直呼,“在济宁吃菜就是在品文化”。通过“一菜一故事”等创新打造,美食巧妙地将流动千年的文化,可口地展示出来,令厚重的历史从静态记载走向动态参与的、充满烟火气的舌尖之旅。不仅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更在可品、可亲、可感、可传播中,降低了文化传递门槛,勃发崭新的生命力。
美食联赛不止于比拼,它犹如一根强劲的引线,串联起商业场景与丰富的文旅资源,点燃了城市商业、文旅活力。部分比赛举办地址,直接落地在酆街、蓼河古街、鱼台龙虾节广场等人气旺的街区、广场,让烟火气为人气更添一把火。美食+商业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增加人流量,而是文旅、市场监管、烹饪餐饮协会等各部门共同努力之下,将充满生活气息的烟火气,转化为更具吸引力、更可持续、更有温度、更有价值的“人气”,使这种烟火气成为照耀城市活力、文化魅力的持久火种。
另一方面,结合美食赛事进程,济宁动态更新发布“济宁美食联赛寻味地图”,串联参赛名店、美食菜品所在地,形成特色美食旅游线路,吃孔府宴,游三孔圣地,夜宿尼山观星;品诗礼银杏,逛鲁源新村,悟千年儒风;啃水浒大块肉,登梁山忠义堂,当好汉摔碗酒;嚼武大郎炊饼,逛杏花村,醉一回快意恩仇。嘬四鼻孔鲤鱼,荡微山湖荷塘,采莲蓬听渔歌;烹麻鸭焖菱米,宿渔家船屋,枕一湖星月入梦。美食与景区的结合,将简单的比赛转化为深度的文化游,为探索美食+文旅提供了极具辨识度的济宁范式。
城市气质的再进化
本次美食联赛也是济宁自我形象的塑造和对外文化身份的展示,年轻化、活力成为了赛事的代表性标签,悄然间助力济宁完成了一场极具张力的青春叙事,令城市气质再进化。这种进化源自对自身文化的创新表达,源自“全域联动+文化赋能+多维激励”三位一体赛制的创新构建,源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融合发展”的赛事原则,折射出济宁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巧妙平衡。其带来的不只是短期的流量关注和经济效益,更是对未来文化自信、商业和社会活力的深远塑造,实现着小餐盘转动大文明的目标。
目前,美食联赛已经过五轮比赛比拼,各参赛队伍热情满满,火力全开。通过挖掘美食背后的历史典故与民俗风情,赛事正成为讲述济宁故事的新载体,呈现济宁的无限精彩与活力。同时,“好客山东·食在济宁”的品牌将擦得更亮、叫得更响,为济宁创建“世界美食之都”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