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没来菜市场,卖肉的师傅竟还记得我,“呀,好久不见你来了,剁点肉啊!”我要了两斤肥瘦相间的前夹心肉,又在隔壁摊位挑了把水灵的韭菜,叶片上还挂着水珠,凑近闻能嗅到清清爽爽的辛香,接着买了几块老姜、一把香葱,留着回家做肉馅时用。
来到卖饺子皮的摊位,老奶奶一脸慈祥地笑:“还是要三斤皮子吗,孩子?”我点点头应着。
往回走时,袋子里沉甸甸的,我的步伐却越发得轻快了,路过河边,看见方才半开的那朵荷花竟全然绽放了,粉白花瓣舒展着,在毒辣的日头下反倒透着股清凉劲儿。
回到家,我把买来的食材一股脑摊在厨房台面上,随即便开始了最大的“工程”剁肉馅。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这肉馅就得是自己在家手工剁的才够味儿,当然这种费力气的体力活儿必须我上阵。我先将肉切成厚片,再把肉片切成粗条,最后切成一个个小块。
一切准备就绪,正式开始剁馅。我双手紧紧握住刀柄,高高举起菜刀,带着十足的劲道猛地落下,菜刀与案板剧烈碰撞,发出 “砰砰砰” 的厚重声响。每剁一下,肉块就会蹦跶几下,有的甚至调皮地蹦到案板边缘,我便用刀侧面轻轻一铲,将它们重新归队。
渐渐地,肉块变得越来越细碎,剁肉的声音也从最初清脆的 “砰砰” 声,变成了沉闷的 “咚咚” 声。为了让肉馅更加细腻,我时而横着剁,时而竖着剁,还时不时将肉翻个面,确保每一处都能被剁得均匀。剁了大概有半小时,我停下来查看,发现肉馅已经变得细腻绵密,凑近一闻,肉香扑鼻。
此时,我的额头已满是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手臂也累得有些微微颤抖。不过看着这剁好的肉馅,心中满是成就感。这饱含着我辛勤劳动的肉馅,定会为家人带来美味的享受 。
爱人负责处理的韭菜,也已经洗净沥干了水份,在菜板上翠得发亮,一刀切下去“咔嚓” 一声脆响,带着股子生机勃勃的劲儿,断口处冒出的汁液,在案板上洇出小小的绿斑。很快,韭菜也都切碎装盘了。
平底锅里的油微微发热,“嗤啦”,爱人将打碎的蛋液一股脑儿倒进了锅中,调皮的蛋液在锅中流淌,不一会儿功夫,金黄色的蛋皮做好了。她又小心翼翼把它们移到菜板上,切成条状小块。
肉馅在盆里泛着油光,我将韭菜、蛋皮倒进了盆中,准备最重要的一道工序:调味。
这可是做好饺子馅的“灵魂”,也是我的拿手好戏。两勺半盐、少许生抽,再撒适量白胡椒粉去腥,关键的是不能忘记放姜末,最后再倒入一些花生油,锁住饺子馅的水份,这样煮熟后的饺子馅儿会变得油润多汁、鲜嫩可口。筷子搅起来时,肉沫裹着调料打旋,发出 “沙沙” 的轻响。看着桌上那盆堆得冒尖的饺子馅儿,我的心头乐开了花。
正式进入包饺子环节,接下来就看爱人的“表演”啦。只见她熟练地拿起一张饺子皮,用勺子舀起一勺馅料,稳稳地放在饺子皮中央,那馅料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接着,她伸出食指,在装着清水的碗里轻轻蘸了一下,沿着饺子皮的边缘均匀涂抹,然后将饺子皮对折,手指飞快地捏动。翻转、收边、捏紧,眨眼间,一个饱满圆润、形似元宝的饺子便稳稳地立在了案板上。我在一旁看得跃跃欲试,虽然比不上爱人包得那般精巧,但每次在她的指导下,也都有些进步。
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闲聊着生活中的趣事,厨房里时不时传出阵阵笑声。饺子包好后,我主动承担起烧水煮饺子的任务,爱人则在一旁叮嘱:“水开后点两次凉水,这样饺子煮出来不会破皮更劲道。”
很快,饺子就煮好了。我用漏勺将它们盛出,放在盘子里,热气腾腾的饺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爱人看着满桌的饺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辛苦啦,尝尝我们的劳动成果。”我夹起一个饺子放入口中,鲜嫩多汁的馅料在舌尖上绽放出美妙的滋味,那一刻,温馨与幸福弥漫在整个房间,简单的饺子,却包裹着满满的爱意 。
我想,这大概就是劳动最珍贵的地方:它让我们在动手的每一刻,都真切地感受着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就像劳动课堂上我教孩子们学做家务、做手工,不只是让他们学会技能,而是想让他们明白:劳动的意义,就是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在亲手创造的美好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 申承华)
责任编辑:崔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