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四法:读《黄帝内经》懂养生方法
创始人
2025-07-31 11:24:48
0

这几年,随着学习国学文化的掀起,《黄帝内经》自然成了人们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讲解深奥的《黄帝内经》书籍很多,笔者选了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第一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其成的《张其成讲黄帝内经:活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一书阅读。该书分三章,十三节,六十四讲。张博士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通俗的语言,将《黄帝内经》这部古老的养生宝典之精髓娓娓道来。读后,笔者为古人以“精气神”为核心的一些养生智慧所感悟。

对《黄帝内经》的概念性印象

《黄帝内径》流传的版本很多,其书名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最早一部目录文献《汉书·艺文志》中就有记载。到西晋,皇甫谧第一次提出《黄帝内经》就是《素问》和《针经》(后称《灵枢》)两个部分。两部分各为九卷,即《黄帝内经》共十八卷。但这些书名的版本流传至今,纯属不易。《素问》到唐代已残缺不全,幸运在唐玄宗时出了一位叫王冰的大学者,从他老师那里得到了一个秘本,于是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注成《素问》二十四卷。张博士讲解用的就是这个版本。《灵枢》在北宋时期已经在国内失传,好在此书高丽国(今朝鲜)保存较好,最终由皇帝宋哲宗同意用《册府元龟》一书换回。还有南宋的史崧,家里秘藏了《灵枢》版本,他不仅校对整理,而且公布于世,可惜后来他的原刻本也不存在了。幸好元代和明代的一些刻书家,根据史崧的版本重新翻刻才保留下来。《黄帝内经》还有另外两种版本,一种是唐代初年杨上善编撰,后来在国内失传的《黄帝内经·太素》版本。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到了日本时,随身带去的书籍中就有这本书。后此书一直藏在日本京都的皇家寺院,是一个叫杨守敬的中国人花重金买了此书的影印本带回中国。 另一种是20115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保存最完整的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刻本《黄帝内经》版本,距今将近680年。

那么《黄帝内径》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什么书?张博士用三个“第一”、两把“钥匙”作了概括,即:《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学的经典,是第一部养生学的宝典,是第一部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是打开生命密码的钥匙,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黄帝内经》不是黄帝写的,是西汉中期由后人把世代相传、围绕“生命”而展开的百科知识最终汇编成书的。因为汉代人最崇尚黄帝,尊奉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托名“黄帝”显得这部书有最高的神圣性、权威性,所以《黄帝内经》也是一部对话体的著作,大部分是黄帝问,大臣答,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叫岐伯。

历久弥新的养生原则和方法

张博士在讲《上古天真论》中,对岐伯答黄帝为什么上古之人能活百岁之问的养生思想论述时强调:在“阴阳中和”的古人养生总原则下,表现为饮食、起居、运动、精神四个方面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的古人养生四大方法,竟然比现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的“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之含义,除戒烟(当时还没有香烟)没讲外,还多了一个“起居”。古人有如此超前的思想,让笔者深感敬佩。但问题是包括笔者在内的现代很多人,却违背这些养生的原则和方法,而耗伤了精气神,或早衰,或得病。就说饮食吧,张博士说:“几千年以前的人,在基本上吃不饱,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还讲‘饮食有节',何况吃得太饱了,营养过剩的现代人,肥胖和心血管病患者越来越多,不强调,这怎么行?”说得对!笔者以前也肥胖并是一个高血压患者,一次意外的息肉手术,遵医嘱坚持清淡少吃;半年后,不仅让笔者减了肥、降了压,而且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停药。三年以来血压均保持正常,虽不知道以后是否仍稳定,但笔者确定“饮食有节”,对降血压有益。

不得病的方法是“治未病”体现

阅读张博士一书,笔者才发现《黄帝内经》了不起的地方,还讲了怎样不得病,即“治未病”,就是在没有得病的时候就预防,最终能够不得病。

那怎样不得病呢?首先,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对于一切可以致病的外在的风、寒、暑、湿、燥、火等虚邪贼风,要按时回避它。其次,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是要淡泊名利,少欲望,只有达到极度的虚无,守住极度的宁静,并吸收天地万物的元气于体内,才能让元气顺从人体的经络通畅运行,实现人的精神内守。如能做到这样,古人说:“病安从来”,但如今很多人外务多,不离手机,心神外驰得好像没有安宁,有的心里还抑郁、焦虑,耗伤了精气和神气而致病。那张博士正好为我们开出了一剂不得病的古代良方。

四季养生法则唤醒着现代人

张博士在讲《四气调神大论》中,详细介绍了“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的四季自然养生要诀。如:春三月要晚睡早起,要“披发缓行”,让阳气自然生发,并注意养肝;夏三月也要晚睡早起,要“无厌于日”,适当接受阳光,并重在养心;秋三月要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大体一致,并养肺滋阴;冬三月要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再起床,并养肾藏精。这让笔者恍然大悟,原来被现代“科普”所倡导的这些古代养生窍门,竟出自《黄帝内经》,那当然源自它的超前智慧。我们多数人都体验过的,按照这四时睡一段时间后,人就忽然有清醒、轻松,精神了许多的感觉,不是吗?但问题是不能坚持。一些人经常熬夜,身心疲惫,这与在夏时贪凉,认为在空调间度过不出汗一样,久而久之会伤精气神。这个要当心啊!

五色五味与五脏之说真神妙

张博士讲《五脏生成篇》时,在详细阐述五色、五味与五脏之气相配合的对应关系时说:古人认为,“赤色配合的是心,白色配合的是肺,青色配合的是肝,黄色配合的是脾,黑色配合的是肾”“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通过阅读笔者理解到,虽然苦味食物清心除湿,辣味食物养肺理气,酸味食物补肝开胃,甜味食物补脾养血,咸味食物滋肾补阴,但关键还需适度。可现代人饮食往往单方面追求刺激口感,导致五味失衡而伤害身体。书中指出:过食苦味会伤皮肤毫毛,过食辣味会伤指甲,过食酸味会伤肌肉嘴唇,过食甜味会伤骨骼头发,过食咸味会伤血脉。这实用的五色、五味与五脏之说,让笔者懂得了只有不偏食,才能守住精气神的道理。

《黄帝内经》博大精深。有人说,《黄帝内经》出自古代久远,有些观点过迟了。对此,张博士指出:“思考古人为什么这么说,可以怀疑,但不要轻易否定,要想一想古人这么说的道理何在。要真正读懂《黄帝内径》,必须先学习《易经》,还要学习《道德经》《论语》。”因此,对于初学《黄帝内经》的笔者,此养生感悟浅薄得还不及皮毛。但笔者坚信,《黄帝内经》留给我们的古老养生智慧,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我们继续学习,顺应自然,回归本真,活出中国人应有的精气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庆第一届道家养生技能大赛圆满... 重庆第一届道家养生技能大赛近日成功举办,经过激烈角逐,大赛重要奖项均由当代著名道医、正一大字辈传人龚...
亚洲饮食天王颁奖典礼美食指南点... 2025年9月22日,由亚洲饮食天王颁奖机构主办的“第20届亚洲饮食天王颁奖典礼美食指南点赞榜(河南...
图知道|秋分:平分秋色 不负“... 秋分至,昼夜平分,寒暑调和。此时,金风拂野,稻浪翻涌,瓜果飘香,大地丰盈。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此刻...
黑土沃野上的清香密码:十万亩红... 9月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大地正披上一袭红装。近十万亩高粱挺拔如戟,穗浪翻涌,将天际染成一片绯红。这...
5分钟酸辣藕带:厨房小白也能逆... "姐!这盘菜怎么空得这么快?"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中,老弟举着空盘子在厨房门口哀嚎。我望着餐桌上所剩无...
去阿克塞别只看风景!这碗酸到过... 一口沦陷阿克塞 来阿克塞不喝它 等于白来 若你厌倦了城市的燥热与拥挤, 想寻一处能让身心慢下来的地方...
湟中区 月饼飘香庆丰收双节同欢... 月饼飘香庆丰收 双节同欢话振兴 金秋九月,田家寨镇硕果盈枝。9月20日,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与群众们...
原创 上... 哪怕只有一个人吃饭,也要做到精致得体,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品味和追求,用心去过好...
秋分饮食需注意:这5类食物最好... 秋分一到,昼夜温差加大,空气变得干燥,人体脾胃功能相对脆弱。如果饮食不加节制,容易引发肠胃不适或上火...
寻味刺梨|“黔野山月亮”里的贵... 写在前面: 刺梨是什么味道?你来贵州就知道了! 刺梨的滋味,是大自然给予贵州的独特馈赠——酸涩中藏着...
原创 深... 夜深人静时,嘴巴总是“不老实”,但又担心深夜进食带来的负担?其实,选择得当的夜宵既能满足味蕾,又不会...
秋季食疗正当时!8款滋阴润燥的... 开场导读|秋风起,口干吗?嗓子干吗?皮肤发紧吗?这就是秋燥。秋季养肺要跟上。用对润燥食材。做好作息运...
手把手教你做这个麻辣鲜香的水煮...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道让我魂牵梦萦的家常美味——水煮肉片。这道菜不仅味道麻辣鲜香,而且制作起来也并不...
原创 势... 9月19日,第五届郎酒庄园会员节南京站圆满举行,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现场作《势能引领 向上的力量》主...
公众号AI+漫画美食赛道,怎么... 公众号正在悄悄崛起的 AI+美食漫画赛道,5 分钟教你利用豆包制作 我最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交广关注 |河北玉兰缘酒业举行... 9月20日,河北玉兰缘酒业隆重举行国家级大师联名推荐会暨邢台大曲、运河大曲上市发布会。此次活动不仅为...
佛山易经取名字大师谢咏推荐:佛... 佛山易经取名字大师谢咏推荐:佛山著名的美食前十名都有哪些 佛山著名起名大师谢咏老师分享佛山著名的美食...
两个人的晚餐,两个菜一个汤,简... 家里有上学娃,每天早餐和晚餐都要在家吃。早餐时间有限,一般吃得会比较简单,所以晚上这一餐,尽量做点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