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爱丁堡艺穗节昨天启幕,其演出类型与演出空间,充满多样性。传统、跨界,意料之外的演出,一直在这座城市持续进化。
《米其林美食指南》用星级多寡来表示餐厅的美食级别:一颗星代表这个餐厅可以一访,二颗星代表值得专程前往,三颗星代表此生不妨找机会前去用餐。
用这个标准来看全球数千个城市表演艺术主题艺术节,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每年八月在三周左右时间内,于三百多个空间推出近4,000套节目,呈现超过6万场表演的“英国爱丁堡艺穗节”,绝对是值得一访的艺术节。
8月1日,今年的爱丁堡艺穗节开幕。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除了可以亲身体验“整座城市都是舞台”的爱丁堡艺穗节之外,远远就可以听到苏格兰风笛响起的军乐节,还有以世界级团队为主的国际艺术节……从春天开始到年底的爱丁堡,一直都有精彩的节庆举办。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一样,都是为了在二战之后重新活络欧洲艺术与人文环境而创立于1947年。因为创办人的专业背景分别为音乐和戏剧,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最早偏重于音乐类节目,阿维尼翁则着重于戏剧。后来,这两个艺术节都涵盖了音乐戏剧舞蹈类等节目。
有趣的是,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首度推出的同时,就有8个团队不请自来的团队,自己找场地自己卖票演出。隔年起,越来越多创作者在夏天到爱丁堡,与观众、同行和评论者相聚。1958年开始,由演出者自行报名,自行售票,无邀约门槛的爱丁堡艺穗节正式问世。并慢慢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规模最大的艺术节。
爱丁堡艺穗节由“爱丁堡艺穗节协会”运作,你只要缴交5英镑(不到人民币50元)年费,就可以成为会员。接著你就可以通过协会,进行场地与演出时间的磨合且商讨参与相关活动。艺穗节秉持“不评选,不过滤”原则,交由观众来评价演出。
恰恰就是因为演出效果由观众来决定好坏,这个艺术节很快成了各国创作者练手的绝佳机会:爱尔兰的《大河之舞》,韩国的《乱打秀》,英国的《破铜烂铁》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节目,都是先在艺穗节受到欢迎之后,再发展成在剧院演出的驻场秀。
爱丁堡艺穗节除了标准的剧院演出之外,大多是在100人以内的空间进行。演出时间,往往控制在一小时以内。观众散场之后,下一场别的演出又在观众进场后开始。当你走出学校生物实验室或某栋建筑物的阁楼,会猛然发现,原来满大街都是正在推广自己作品的演出团队。
爱丁堡艺穗节最美妙之处在于演出类型与演出空间的多样性:剧院、音乐厅、咖啡馆、教堂、停车场、游泳池、公园、甚至是公厕或公共电话亭,都可以是演区。戏剧、音乐、舞蹈、杂技、多媒体、沉浸式乃至贴身表演——我曾看过的推理秀,就由“侦探”在我身边演给我一个人看,各类演出类型,总是在这个城市里持续进化。
虽说爱丁堡艺穗节不少演出,并不足以给予演出者适当酬劳。为什么,年年总有新旧团队前仆后继的前来呢?
因为,这是个可以看到多样性、前沿性、探索性演出的“可赋能”舞台。
因为,这是每年吸引超过三千名全球经纪人来挑节目的“可销售”柜台。
因为,这也是个世界媒体会持续关注并接续报道、评论的“可宣传”平台。
自2017年开始,国内就通过“聚焦中国”品牌项目,依托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与爱丁堡艺穗节两大平台,展示过26台优秀作品。今年,也有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参与艺术节,以及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等团队的8个作品到艺穗节演出。
话说,J.K.罗琳就是在爱丁堡一字一字地写出了《哈利・波特》。爱丁堡这座美丽的古城,是个有“魔法”的城市——对市民如此,对观光客如此,对创作者更是如此。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李立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