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辽市的餐饮版图中,有一个名字始终与地道风味、精湛厨艺紧密相连,那就是李海胜。这位深耕灶台二十余载的烹饪大师,不仅用一把炒勺翻炒出岁月的滋味,更以一双巧手将地方风味打磨成经典。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 “李海胜大师工作室” 正式成立,成为通辽市餐饮行业传承地域美食文化、培育烹饪人才的重要阵地,为当地餐饮江湖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海胜大师工作室的成立,源于他对烹饪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更源于他对通辽地域美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1974 年出生的李海胜,与烹饪的缘分始于对烟火气的天然亲近。2001 年,他正式踏入餐饮行业,在通辽鱼米之乡担任行政总厨,从此开启了与灶台相伴的职业生涯。在之后的二十余年里,他的足迹遍布通辽多家知名餐饮机构:2006 年至 2011 年,在通辽老边饺子执掌后厨,将北方饺子的鲜香与精致发挥到极致;2011 年至 2013 年,任职通辽大穆斯林行政总厨,在清真菜肴的烹饪中领悟食材本味的重要性;2014 年至 2016 年,在李家小馆钻研家常菜的创新,让寻常食材焕发新活力;2016 年至 2021 年,在通辽刘员外深耕地方风味,积累了丰富的地域菜品研发经验。2022 年,李海胜来到通辽市张家老院菜馆,担任行政总厨,在这里,他将二十余年的烹饪心得与通辽的地域特色深度融合,推出了一系列兼具传统韵味与创新巧思的菜品,让 “张家老院” 成为当地食客品味家乡味的首选之地。这些丰富的从业经历,为他积累了深厚的烹饪功底和对地域美食的独到见解,也为工作室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作室以 “传承地域美食文化,创新餐饮烹饪技艺,培育专业烹饪人才” 为宗旨,致力于让通辽的味道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迷人的光彩。在传承方面,李海胜将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的传统通辽菜品制作技艺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从选料的讲究到烹饪的火候,从调味的比例到上菜的摆盘,每一个细节都细致讲解。比如他的得意之作炭火牛肉干,精选地产黄牛腿肉与嫩牛后腿腱子肉,剔去筋膜后切成长短均匀的肉条,用盐、葱姜、八角、花椒等十余种调料腌制 4 小时以上,再经 1 至 3 天的自然风干,最后以四成热的油温泡炸 3 分钟。这一系列工序,在工作室里成为学员们反复练习的经典案例,让这道承载着草原风味的美食得以精准传承。
创新是工作室的另一大核心任务。李海胜认为,传统美食不能固步自封,要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食客的需求。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团队对通辽传统菜品进行大胆改良。像炭火烤羊腿,这道蒙族名菜在工作室里有了新的演绎。选用新鲜羊腿打上花刀,用香芹、圆葱、葱姜等天然香料搭配生抽、蚝油调制腌料,腌制 1 小时让滋味渗透每一丝肌理。烤制前刷上薄油,在炭火的炙烤下,羊腿外皮逐渐酥脆,内里却保持鲜嫩多汁,撒上孜然与辣椒面,瞬间勾起草原的豪情。这道菜不仅保留了蒙族菜肴的粗犷,更融入了细腻的调味,成为老少皆宜的餐桌明星。还有拔丝奶豆腐,将草原特色奶豆腐与汉族拔丝技法结合,奶豆腐炸至金黄酥脆,裹上用白糖与橙汁熬制的糖稀,外甜内香,奶香与果香交织,深受食客喜爱。
培育人才是工作室的长远目标。李海胜深知,餐饮行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工作室面向通辽市各大餐饮机构的厨师和有志于从事烹饪行业的年轻人,开设了专业的培训课程。课程内容涵盖食材识别、刀工技巧、火候掌控、调味秘方等多个方面,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们快速掌握烹饪技艺。李海胜亲自授课,他常对学员们说:“做菜和做人一样,得实在。食材实在,手艺实在,味道才能实在。”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又一批的学员成长起来,成为通辽餐饮行业的中坚力量。
李海胜大师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是对他个人烹饪成就的肯定,更是通辽市餐饮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像一个磁场,吸引着众多热爱烹饪、热爱通辽味道的人汇聚在一起,共同为传承和发扬地域美食文化而努力。在这里,每一道菜品的研发,每一次技艺的切磋,每一个人才的成长,都在诉说着通辽餐饮的故事,都在为通辽的餐饮江湖增添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李海胜大师工作室的烟火气日益浓厚,飘出的不仅是菜肴的香气,更有传承的希望与创新的活力。相信在李海胜的带领下,工作室将不断书写新的篇章,让通辽的味道传遍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饮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