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海海鲜,一般会想到宁波或者台州,其实在这两大美食重镇之间还夹着一座小县城:宁海,本地人默默享用着山海之间的美味,不事声张,赶着东海开渔,我跑去挖宝。
海 鲜
本以为要等8月5号开渔才有好海鲜,到了当地才晓得,鱼啊蟹啊都是小船出海钓回来的,一律新鲜野生,眼珠只只暴突,养殖货?本地人不吃哒。
梭子蟹,足六两,蟹膏还没成熟,呈半流质状,肉已经涨满,自带鲜甜海味,快要把壳顶破。
青蟹,三门最出名,但宁海人坚称他们只是抢走了地理标志,真正好的青蟹产在宁海,挑的时候看肚皮,野生的到处爬,肚子是白的,养殖的略黑,肉也够足。
黄鱼的尺寸依渔船的航程来计,开出去一两个小时捕到小黄鱼,四五个钟头就有中黄鱼了,白天捕捞照阳光,鱼鳞会灰暗,晚上出水不见光,仍是金鳞,若是大鱼,则黄金万两。
小黄鱼跟葱姜一起清蒸,肉纤细,大黄鱼配鞭笋雪里蕻,肉蒜瓣,不论大小,肉都是飘的。
鲳鱼身披银鳞,肉质柔嫩细滑;带鱼都是钓带,身板又宽又厚。
热塌鱼被踩扁状,肉薄薄一片,最美妙是鱼头嘴尖,凝冻般一口。
长街蛏子是宁海的骄傲,往常在春暖花开时吃,眼下吃的是滩涂上的野生,个头大大小小,贝壳青灰不一,肉不肥但味浓弹性足。
长街的蛏子声名远播,很多人不知道当地的黄泥螺也好,跟平常吃到的生腌不一样,本地人拿来炒,缩成小肉粒,海中花生米。
河 鲜
小河蟹,超级迷你,腿脚脆的,蟹膏流黄,肉嗑不出来,蘸点米醋,连壳嚼都鲜。
昂刺鱼,四川人叫黄辣丁,之前我去发源地,当地都是养殖的了,这里还野生,皮黄还带籽!鱼籽千万粒,湿湿软软的。
溪坑鱼,清澈溪流中的小鱼,不能网捕,是一条条钓上来的,带活水的滋味。
河虾超大,虾脑爆满,虾钳都粗壮。
豆 腐
在宁海,豆腐要单列出来,因为是前童特产,群山环绕的沙壤土特别适合种黄豆,流经的白溪和梁皇溪又提供了优质的水,古色古香的小镇上,家家都在做“三宝”。
所谓“前童三宝”是一个固定搭配:老豆腐敦实白嫩,空心腐油炸酥脆,香干在五香汁里煮过细滑又密,满盘都是石磨盐卤六月黄豆的纯朴气息。
意外吃到了豆腐渣,细颗粒蓬松又干香,松噗噗入口,瞬间理解了“豆腐渣工程”的含义,一旁还配了豆腐浆,朴素又清淡。
因为靠近台州,本地也吃麦饼,做了咸甜两款,厚软饼夹心小葱豆腐,香喷喷的,薄脆饼抹了细碎海苔,当餐后甜品。
肉和蔬菜
河海鲜足够好,留给其他菜的空间就小,但并不妨碍我们见缝插针感受本地的物产——山岙里养的黑脚走地鸡,还要防着黄鼠狼来偷,腿部肌肉有漂亮的横截面。
农家土猪肉,膘白肉红,白切出来不蘸酱油就很香。
茄子,上海人叫落素,这里并非深紫发黑,而是淡紫鲜亮,皮尤其嫩,嫣然灵动。
丝瓜,宁海人叫天罗,厚肉含籽烧得化水,翠绿柔和,满盘清甜。
刚刚还在吃南瓜叶,斩细跟咪咪小虾皮炒,毛茸茸的,转头看到了路边的南瓜藤,新结出了瓜。
玉米平常大多是粗壮的美国种,这里还有白嫩的本地种,粒粒软糯,真正是珍珠米。
宁波芋艿之前只知奉化,原来宁海也出,又大又糯,最外面一层连皮融化,蘸虾酱微臭,还有淡淡奶香。
餐后切个大西瓜,久违的夏天自然甜,汁水充沛我直接拿来醒酒!
东海今天开渔了,上海吃海鲜哪里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