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我们终于要和盛夏的酷暑挥手告别。但此时的天气就像个调皮的孩子,白天依旧热浪滚滚,早晚却悄悄添了凉意,这种 “温差大、燥气升” 的特点,也让不少人开始出现秋燥、感冒等健康问题。今天,家庭医生就来和大家聊聊立秋后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让全家安稳迎接金秋。
应对 “秋燥”,从饮食和补水入手
立秋后空气湿度下降,“秋燥” 就成了健康的头号敌人。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这都是身体在提醒我们需要 “润燥” 了。家庭医生推荐大家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梨、银耳、百合、蜂蜜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滋养身体。
在补水方面,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感到口渴时才需要喝水。其实立秋后每天的饮水量应该比夏天还要多一些,建议成年人每天喝 1500-2000 毫升温水,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另外,要少喝冰水和含糖饮料,以免刺激肠胃,加重秋燥症状。
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立秋后不宜大量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可以适当吃一些温热的粥品,比如小米粥、南瓜粥、银耳粥等,既能养胃,又能润燥。
秋季运动,讲究 “适度” 和 “保暖”
立秋后天气转凉,是运动的好时节,但运动也要讲究方法。家庭医生建议,秋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强免疫力。
运动时间也有讲究,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湿衣服,以免 受凉感冒。另外,运动后不宜立即喝冷饮或洗冷水澡,应该先喝一些温水或淡盐水,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洗澡。
家庭护理,做好这几点
立秋后是疾病的高发季节,家庭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通风 30 分钟以上,以减少室内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其次,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避免用手揉眼睛、口鼻等部位,以预防呼吸道疾病和肠道疾病的发生。
对于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要注意监测自己的病情变化,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果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另外,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发皮肤瘙痒等问题,要注意皮肤保湿,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和沐浴露。
立秋养生食谱推荐
①百合银耳莲子汤
材料:百合 20 克、银耳 15 克、莲子 20 克、冰糖适量。做法:将银耳用温水泡发,撕成小朵;百合、莲子洗净备用。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左右,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养心安神,适合秋季食用。
②山药排骨汤
材料:山药 200 克、排骨 300 克、生姜 3 片、盐适量
做法:将排骨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焯水后捞出;山药去皮洗净,切成滚刀块。将排骨、生姜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1 小时左右,加入山药块继续煮 30 分钟,加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补肾益精,适合秋季滋补身体。
③梨藕汁
材料:梨 1 个、藕 1 节、蜂蜜适量。
做法:将梨和藕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榨成汁,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润燥、生津止渴,适合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等症状。
医生温馨提醒:立秋是季节交替的重要节点,也是养生的好时机。希望大家做好日常保健和家庭护理,让自己和家人都能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个秋天。最后,祝大家立秋安康,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