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胡浩
“我身边的亲朋好友越来越注重健康,喝饮料要0糖,吃零食先看糖分、脂肪等含量,买包子馒头也要看看是否低GI。”武汉“00后”市民王蔚告诉记者。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进一步被激发,养生消费新场景里也催生了众多新兴赛道,低GI食品就是其中之一。盒马最新发布的《十周年消费趋势洞察》显示,过去一年,健康类商品复购率同比提升40%,其中低GI主食系列表现尤为突出。
三年磨一剑:低GI主食让烟火气更浓
今年,国家开启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有关全民健康的“体重管理”话题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之下,能够减缓餐后升糖速度,延长饱腹感的低GI食品已经走进人们的视野。
近期,盒马集中上线了多款自有品牌低GI商品,既有粘豆包、馒头这类加热即食的主食面点,也有面包、沙琪玛等休闲零食。通过盒马APP搜索“低GI”,可以看到的商品超过40款,覆盖面点、零食、水果等6大品类。
低GI主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对于低碳水的饮食,大众一直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即“健康的东西都难吃”。但低GI食品并不意味着以降低味蕾的体验为代价,而是在践行健康饮食理念的同时,让食物本身的风味得以呈现。
开发低GI主食,就难在“既要又要”:既要升糖指数≤55(国家低GI认证标准),又要保留馒头的松软、面条的筋道;既要用天然原料替代精制面粉,又不能让口感变得“像在吃杂粮糠”。
据盒马研发部工作人员介绍,复刻食物本身风味的核心技术在于复配能量粉,通过调节面粉麸质,以及研磨工艺的调整,淡化杂粮带来的相对粗糙的口感,最后再通过比例的调配使得低GI食品的还原度能够尽可能接近普通面粉的水平。
这样的“死磕”也体现在每款产品里。低GI粘豆包用红豆、绿豆等带皮豆类做馅,外皮掺入燕麦粉,蒸后蓬松不粘牙;青菜包的面皮加入黑麦粉,馅料用少油少盐配方,还要保留本地人的口感。
供应链的“精打细算”则解决了“健康食品价高”的难题。盒马选择低GI赛道头部企业合作,利用规模采购降低原料成本;通过自有品牌化(OEM)剔除中间环节,让售价仅比普通主食高20%-30%。“比如这款低GI青菜包,一个卖2.6元,但多数家庭觉得能接受,上市2个月卖得非常好。”盒马武汉天地壹方店店长指着货架说。
从单品到生活方式:40款商品背后的健康革命
在国家“体重管理年”的感召下,健康生活方式愈加成为“盒区房”热点。
今年4月,盒马上线“健康生活频道”,通过简化商品营养标签、健康科普等方式为不同人群提供差异化的“轻健康”指南。在该频道中,低GI、低能量以及药食同源系列商品不仅受关注度高,复购率相较同品类普通商品更高,这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尝试通过改变日常饮食来改善健康状况。
记者打开盒马“健康生活”频道的科普页面,有个细节耐人寻味:低GI商品的介绍里,除了营养成分表,还附带着“早餐搭配指南”“控糖小知识”。“我们不是在卖单品,而是在推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盒马首席商品官李卫平解释,盒马不仅提供低GI主食,还开发了低GI水果(如奇异果)、零食(如沙琪玛),让消费者在三餐、加餐场景都能实现“控糖自由”。
这种“全场景覆盖”正在改变消费习惯。
95后白领小周是低GI面包的常客,“加班时吃一块,既能扛饿,又不会像普通面包那样让人犯困。”她的购物车里,常有低GI燕麦饼干、HPP果蔬汁,“算下来,每天饮食的升糖负荷比以前降了一半。”数据显示,盒马低GI商品的消费群体中,30-45岁占比超60%,既有糖尿病患者,也有健身人群、上班族等“预防型消费者”。
“以前我们只敢小批量试产,现在跟着盒马做,半年就扩大了3条生产线。”一家合作企业负责人说。
相关资料显示,近一年,低GI食品饮料的搜索热度同比大幅增长,相关销售额也显著提升。从乳制品到面包,从能量棒到坚果饼干,从代餐粉到面条麦片,从饮料到月饼,甚至还有调味料,“低GI”之风几乎刮遍了整个食品行业。
从市场的反馈来看,目前国内低GI食品仍然处于“野蛮生长”的行业态势,价格与标准的相对不透明,消费者认知、产品标识、生产规范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都制约了更多消费者“向前一步”。品牌供应商需要做的,是夯实供应链条上的责任感,让更多消费者人群积极加入和拥抱本该拥有的高品质生活。
近一年,盒马始终聚焦于关注健康人群的需求,以便捷、悦己为方向,持续提升商品开发和创新能力,让健康商品更合消费者的心意。李卫平表示,商品力是盒马的驱动力,未来仍将以“零供共创”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独特、丰富的商品。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