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欧美人常吃的“黄油”,究竟是什么油?为何中国人却不爱吃黄油呢?
在美剧中,制作美食最常用的莫过于黄油,平底锅里扔上一小块黄油,加热后“滋啦”一声放入牛排,接着就会是香气四溢的牛排出锅,然后就是很绅士、很优雅的吃着牛排,喝着红酒,这小生活还真的是惬意。
而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食用的还都是植物油,比如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或者是玉米油,为什么两国人在“油”的选择上有如此大的偏差?在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深层次的原因呢?
【揭开黄油神秘的面纱!】
黄油在美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没有黄油,欧美人的饮食快乐也就不存在了,黄油具有强烈的增香效果,那么黄油究竟是什么呢?其实黄油并不是“油”,而是一种固态油脂,是从牛奶里面提取出来的,其口感细腻滑润,奶香味十足。
原理是牛乳在搅拌过程中,原本乳脂肪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会遭到破裂,乳脂肪便从中流出,失去了蛋白质的保护,脂肪自然与水分离,漂浮在上面,聚集到一块形成淡黄色,经过提纯、压榨水分,黄油就形成了。
面包是外国人的主食,其重要性就像北方人离不开米饭,南方人离不开面食一样。很多人会以为外国人天天啃面包很可怜,其实他们的面包也别有洞天,又香甜又酥软又有营养,尤其是适合于欧美人的饮食文化,当然这也离不开黄油的功劳。
黄油不仅能够软化面粉,让面包口感更松软可口,同时也更具营养,它富含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成分。饱和脂肪酸能够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帮助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但是因其脂肪含量极高,脂肪含量高达80%以上,所以要酌情食用,个人认为每次不要超过15克为宜。
【黄油的起源】黄油起源于可追溯到上千年之前,公元前5世纪,为匈奴人所发明,那时候主要是古游牧民族在饮食方面的重大发现。
黄油在蒙古语中被称为“希日陶苏”,味道独特纯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牧民招待宾客的佳品。外国人称之为黄油,而中国人则称之为奶油或奶中炼制的食用油品。
【中国人为何对黄油不感兴趣?】
不管黄油的包装多么的精美,中国人的“美食心”不会动摇,也不会多看一眼,对于中国人而言,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
在中国传统饮食中,食用油主要以植物油为主,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这些植物油具有清淡、健康的特点,更符合中国人追求食物原汁原味的饮食理念。而且,中国的烹饪方式丰富多样,煎、炒、烹、炸、炖、煮等各种手法层出不穷,植物油在高温烹饪过程中更加稳定,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菜肴的制作需求。
相比之下,黄油的熔点较低,在高温烹饪时容易产生焦糊现象,不适合中国传统的烹饪方式。
我是晓峰,喜欢晓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记关注吃货峰子哦!本文由吃货峰子原创,欢迎关注与您一起交流,让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