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咬了口昨天剩下的吐司,差点把牙硌掉。硬邦邦的跟嚼压缩饼干似的,咽下去都得使劲往下顺。可上周生日剩下的奶油蛋糕,放了两天居然更软了,用叉子一戳就陷下去,奶油都有点黏包装纸了。你说这事儿怪不怪?都是面粉做的,咋差别这么大呢?
其实吧,以前我一直以为面包变硬就是水分跑光了。毕竟刚出炉的面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放两天就轻飘飘的。直到有次把没吃完的吐司塞冰箱,想着冷藏能保鲜,结果第二天硬得跟法棍似的。后来才知道,冰箱那 4℃的环境简直是面包的噩梦,专门加速它变硬。真不是水分单纯蒸发那么简单,是里面的淀粉在搞事情。
你就想啊,面包刚烤好的时候,淀粉分子都是松松散散的,跟刚睡醒伸懒腰似的。可放久了它们就开始排队站军姿,一个个挨得紧紧的,形成那种硬邦邦的结构。这时候就算面包里还有水分,也被挤得没法让口感变软了。不过有个小窍门,把硬面包扔烤箱里烤几分钟,60℃以上淀粉分子就又会散开,表皮还能烤出点脆劲儿,比新出炉的还香呢。
蛋糕就不一样了。上周做的戚风蛋糕,放密封盒里三天,拿出来软得能弹起来。用手指按下去,印子半天都不恢复。后来查了才明白,蛋糕里糖和油都多,这些东西跟海绵似的,专爱吸空气里的潮气。尤其是奶油蛋糕,那些油脂本身就保湿,放久了不光不变硬,还会越来越软,有时候软到蛋糕体都快托不住奶油了。
记得有次做蛋糕时黄油放多了,结果那蛋糕放了四天还软乎乎的。妈妈说以前没冰箱的时候,她们做蛋糕都会多放糖,就是为了让蛋糕能放得久点还不变硬。原来那些让蛋糕香甜的糖和油,还是天然的保湿剂呢。不过也不能放太久,上次有块蛋糕忘了吃,第五天发现边缘都有点发黏,闻着还有点怪味,赶紧扔了。
等等,这么说的话,饼干不也是高糖高油吗?为啥饼干放久了会变软?哦,原来饼干烤得特别干,水分少得可怜,所以一碰到潮气就吸个不停。而蛋糕本身在烤的时候就保留了不少水分,加上糖和油帮忙锁住湿气,自然就越来越软了。这差别可真大,同样是甜点,保存方式差远了。
现在我家面包吃不完就切片冻起来,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烤一下,跟新的一样。蛋糕就用密封盒装好,趁它变软还没变质的时候赶紧吃掉。有时候面包硬得实在咬不动,我就把它烤焦了抹果酱,居然有种焦糖脆片的口感,意外的好吃。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种有趣的差别?我小时候总以为面包变硬就是坏了,每次都偷偷扔掉,现在想想真是浪费。蛋糕放软了反而更好吃,尤其是那种海绵蛋糕,第二天的口感比刚出炉时还细腻。你们家里有没有什么处理隔夜面包和蛋糕的小妙招?评论区跟我说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