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的张掖,雪山融水滋养着无垠的草原与沃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肉牛与奶牛产业蓬勃发展,“张掖肉牛”和“张掖乳制品”正成为响彻四方的金字招牌,演绎着一曲曲充满生机的祁连牧歌。
自然馈赠 铸就品质根基
张掖地处北纬38°,这一黄金纬度带赋予其独特的地理与气候优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可达15℃左右,白天肉牛在暖阳下悠然进食,夜晚低温环境利于脂肪沉淀与营养储存,使得牛肉肉质鲜嫩、纹理细腻,风味浓郁。
而对于奶牛养殖,这里更是得天独厚。祁连山冰川融水不仅为奶牛提供了优质水源,富含矿物质的水也提升了牛奶品质。广袤的天然牧场,生长着茂盛的优质牧草,尤其是高蛋白的苜蓿,成为奶牛的“专属美食”。以苜蓿为主食的张掖奶牛,产出的牛奶蛋白质含量高达6%,比一般纯牛奶高出1%,奶香醇厚,口感丝滑,为“张掖乳制品”赢得了良好口碑,也让张掖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奶源基地。
科技赋能 引领产业升级
走进现代化的养殖园区,科技的力量随处可见。在甘州区的一些智能牧场,传感器实时监测着牛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以及肉牛的生长状况,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至管理人员的终端设备。一旦数据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以便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养殖环境参数。借助精准的数字化管理,肉牛生长周期缩短,产肉量提高,牛奶产量与质量也实现双提升。
张掖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引入先进的繁育技术。通过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手段,加快优良品种的扩繁速度。全市建成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1家,省级种牛场9个,肉牛良种率达98%。同时,在饲料研发方面不断创新,根据肉牛和奶牛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研制出科学配比的全价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保障动物健康生长。
品质管控 守护舌尖安全
从牧场到餐桌,张掖构建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在养殖环节,养殖户严格遵守兽药使用规范,严禁使用违禁药品,确保肉牛、奶牛健康无药残。每头牛都佩戴电子耳标,记录其生长、防疫、用药等信息,实现全程可追溯。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上市的牛肉、牛奶进行高频次抽检,涵盖兽药残留、微生物指标、营养成分等多项检测项目。只有通过严格检测的产品,才能贴上专属二维码,进入市场流通。凭借如此严苛的质量管控,张掖肉牛及牛奶产品顺利通过各大商超、餐饮企业的严格审核,直供盒马鲜生、海底捞等知名品牌,深受消费者信赖。
产业集群 延伸价值链条
如今,张掖已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肉牛与奶牛产业集群。全市培育存栏肉牛万头以上产业强镇30个、千头以上专业村188个,建成万头场5个、千头场48个、百头场479个,肉牛养殖场户达4.86万户。优质奶业方面,奶牛存栏达到11.38万头,鲜奶产量40万吨,均为全省第1。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21个,百头以上奶肉牛规模牛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建成全国最大的娟姗牛高端奶源基地。全市肉牛屠宰加工企业达19家,年屠宰加工能力65万头;乳品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像甘肃祁连牧歌实业有限公司,首创自建全围栏式智慧牧场,拥有先进的屠宰分割与冷鲜肉加工工艺,产品涵盖排骨、肉块、肉卷等,畅销全国各地。传祁乳业依托当地优质奶源,不断创新研发,推出巴氏牛奶、常温纯牛奶、酸奶等四大系列40多种产品,“云上传祁”品牌系列乳制品远销广州、深圳等地。前进牧业在全省累计建成奶吧、直营店180多个,市内以前进为主的乳制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3%以上。
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张掖肉牛与乳制品的市场版图。电商平台上,来自张掖的优质牛肉、牛奶成为消费者的热门选择;线下,在省内外开设的多家肥牛主题餐饮店,让更多人品尝到地道的“张掖味道”。
展望未来,张掖将继续深耕牛产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现代化畜牧产业目标大步迈进,让祁连牧歌里的醇香飘向更远的地方,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