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泡粑香
文/何光燕
今晨我在前去上班路过某菜市场时,忽然一声声有节奏清脆有诱惑力的叫卖声“泡粑,买泡粑哟!香甜美味的泡粑”飞入耳朵里。于是我忙停下车,看到路边一个年青长得阳光帅气的小伙正在给小摊面前的一个美女装白嫩嫩的泡粑。在他乡遇上泡粑就仿佛遇见了人生知己,对于泡粑我是从骨子里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于是喜欢就真不在乎它价格的高低,泡粑一斤十元钱对于出门打工的我来讲确觉得有点贵。然谁叫我今生对它情有独钟呢?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斤泡粑。当我轻轻咬一口松软可口的泡粑,一股久违淡淡的清甜也随之扑鼻而来。好东西需要分享当我把泡粑带到厂里分享给二个美女同事老乡品尝后,她们都伸出大指拇连连点头赞口不绝道:“好吃!好吃!好久没吃到过泡粑了!”
晚上回到家中,爱人品尝过美味泡粑后直点头说:“味道真不错,挺好吃的。不过我觉得老家的泡粑更好吃。”
听了爱人一息发出内心的真心话,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年少时在故乡吃泡粑的快乐时光。
我的家乡在那铁树开花的地方一广安。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故乡代市小镇上的早餐一般有酸辣米粉、麻辣豌豆面、香喷喷肉包子、白花花的大馒子、金黄色的油条。而我独独爱上了横街三十二步石阶梯上卖的一个个长得乖巧的泡粑。
看早上每逢一步步走过那三十二步石阶梯上,看见那一笼笼正冒着热气腾腾的蒸笼泡粑就会情不自禁地走向泡粑小店。买上几个米泡粑边行走在上学的途中边慢慢品尝人间美味,那泡粑带着米的美味和竹蒸笼的清香味香在舌尖,甜在心间。那时买泡粑还需拿粮票和钱才能购买,故特别地珍贵。在我的记忆中儿时从没浪费过一个小小的糯香泡粑。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眼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时候我已拥有了自己的宝贝大女儿。至今我都深深地记得有天赶集天女儿在我娘家饭店里的情景。
我妈不知从何时起也开始经营起了泡粑生意。看每逢冒着热气腾腾的米泡粑一出笼,我家的大女儿就守在摊位边贴起脚尖向她外婆伸出小小的手。那天孩子啥都不爱吃,一日三餐都把泡粑当作了主食。记得我妈那天一共卖了十四笼泡粑,可巧的是孩子共计吃了十四个泡粑。不用说孩子今生一定是爱上了米泡粑。那天,每逢有顾客前来买泡粑问多少钱一个时,小小的闺女都会笑盈盈地用乖巧天真的童音回答对方:“六分,六分钱一个哟!”
我想也许今生自己也会与泡粑续缘。记得前几年回老家母亲曾对我不止一次说过,待我们不再在外为生活打拼时回到故乡,她老人家将耐心教我如何做泡粑。我想到那时自己沿街串巷叫卖:“买泡粑,买香甜的泡粑哟!”时,朋友圈朋友如有缘遇见可否前来捧一捧场,尝一尝地道的川东米泡粑原滋原味的美味呢?它可是一种在川东地区随处可见普通的中式传统早点。用一定比例的大米和糯米用清水浸泡几小时后加一定比例的碱粉和苏打发酸发酵后,再在竹蒸笼里用大火蒸熟而成的。轻轻咬一口热糯香泡粑会香在嘴里,甜在心里......
作者简介何光燕女四川广安人70后,广安市作协会员。现居住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有一万二千多字纪实散文《漫漫人生打工路》和八千多字小说《傻婆娘翠花》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