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打算告訴家人,最好能一直瞞下去;
我現在才知道,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我叫阿軒,今年大二,談了3場戀愛,一個女的,兩個男的……
一、得了艾滋,但我還想活下去
01
醫生看了看化驗單,與旁邊的護士對視一眼,平靜地跟我說:"血液顯示陽性,需要重新抽血送往疾控中心檢測,一個月後如果沒有聯系你,那就是沒事兒了。"
我感到內心不安:"是不是打了電話,還要再來一趟。"
"是的",醫生點了點頭。
我整個人有些站不穩,手在發抖。拿過那張化驗單,雖然我看不懂上面的參數,但能看到醫生輕輕歎了口氣,"確診性為60%-70%,別太擔心,還有機會。"
02
在回去捷運上,我忍不住上網搜了相關的資訊——初篩陽性後確診可能性高達95%。
捷運上的人不多,我把那張化驗單揉成一團塞進口袋,找了一個角落站著。腦袋很痛,有種暈眩感,這幾天牙齦出血、關節痛,渾身像是要散架一樣,但我咬牙沒有坐下來,我不想坐。
我很害怕。那種恐懼感把我逼得無路可退。
這幾天,看到再開心的東西我也不會笑,整晚睡不著,白天魂不守舍,一遍遍地洗手,不想和朋友接觸,覺得自己跟所有人都不一樣,隨時會死掉。
"該死,他騙了我,為什麼要來害我!"
都完了。
03
他是我談的最後一個對象,回憶起來,在一起的日子確實很快樂。後來因為一些衝突,我提了分手,他挽留我,但我沒有回頭。現在回想起來,我的腦子白茫茫一片,我好恨他,也好恨自己。
半個月後,醫院給我打了電話,醫生向我要了微信,發來一張化驗單截圖。
"結論:HIV-1抗體陽性",我平靜的掃視數據,心顫了下,隨即又好了。這兩天我還要去醫院一趟,然後找一份暑假工,這個病後續要花錢的。我决定一個人承擔,不告訴家裡,就讓這件事永遠沉下去。
即使我現在滿是瘡痍,但我還是想活下去,沒有理由。
二、艾滋離我們不遙遠
2021年6月,《國家法定傳染病報告》披露了6月份的全國感染數據,其中愛滋病的新發病例5978人,死亡病例1554人。現時,愛滋病沒有有效疫苗和治癒藥物,防治任務十分艱巨。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主任曾在央視節目裏介紹,愛滋病病毒可直接鑽到免疫細胞裏,具有强大的複製能力,當免疫細胞水准低到一定程度,愛滋病症狀就會顯現出來。可以說,它比新冠病毒還要狡猾,非常善於偽裝。
人一旦感染愛滋病病毒,平均每天體內會產生10億個拷貝的病毒顆粒,繁殖能力非常强,變異性强,我們的免疫細胞遠遠跟不上。
三、不同行為,感染風險也不同
愛滋病毒的傳播基礎是高危體液互相接觸,包括精液、陰道液、前列腺液、腸道液、血液、母乳、血性分泌物等。
想要判斷傳播風險有多大,第一要素是對方是否感染;第二要素是對方的病毒載量有多少;最後才是何種行為。
為了更加容易理解,我們假設以下4種場景,對方是愛滋病感染者。
1、不使用安全套的性行為
非感染者不使用安全套時:
①排出高危體液;
②未暴露於空氣中,病毒存活;
③病毒可能足量;
④有細小傷口可進入。
風險等級:4個條件滿足,即是高危風險!
2、口腔黏膜接觸
感染者有口腔潰瘍或牙齦出血,非感染一方有粘膜破損:
①排出高危體液;
②未暴露於空氣中,病毒存活;
③唾液稀釋,病毒較難足量;
④口腔較難進入。
風險等級:相對第一種行為風險較小,為低度到中度風險。
3、正確使用安全套
正確使用安全套發生性行為時:
①排出高危體液;
②未暴露於空氣中,病毒存活;
③安全套實現物理隔離,無法進入。
風險等級:只要安全套不破損,風險為0。
4、接吻
非感染者接觸感染者的唾液,沒病毒或極少病毒,沒有風險。
風險等級:0風險。
囙此,生活中想要預防愛滋病,最主要的原則就是避免高危體液互相接觸,而在性行為中,最簡單的預防方法就是正確佩戴安全套。
四、高危性行為,如何補救?
發生高危性行為,是不是就只能"乖乖等待"被病毒侵蝕呢?所幸,愛滋病還有一種"後悔藥"。
1、服用阻斷藥
通過服用防止HIV病毒複製擴散的阻斷藥,可以阻斷HIV感染。阻斷藥的原理是切斷愛滋病毒的複製過程,發生暴露後,越早服用阻斷藥,效果越好,最佳服用時間是2小時內,阻斷成功率可達99%,之後會逐漸下降,但在72小時內,仍然有效。
2、進行HIV檢測
發生高危行為後,通過HIV檢測可以明確是否被感染,不過中間存在窗口期。在窗口期內,我們檢測不到愛滋病抗體,無法確定是否感染,囙此需在窗口期過後進行檢查。
不同最新檢測科技的窗口期不同,比如:抗體檢測3周;抗原檢測2周;核酸檢測1周。一般建議,在高危行為後6周左右進行檢測,是最可靠的。
需要提醒的是,阻斷藥並不是特效藥,它只是一種補救措施,要想遠離愛滋病,還是要樹立安全意識,避免發生高危行為。
參考資料:
[1]關注|國家衛健委公佈6月全國愛滋病報告發病數.雲南防艾.2021-07-21
[2]我國現存愛滋病感染者104.5萬例!全球每100秒就有1名青少年感染.華醫網. 2020-12-0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