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颖洁
在淄博的大街小巷,有一个招牌格外引人注目,它带着岁月的沉淀,散发着悠悠茶香,那便是作为商务部认定的山东省唯一一家茶叶“中华老字号” 仁德茶庄。从1946年创号至今,仁德茶庄已走过了 79个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始终如一的品质,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仁德茶庄第二代传人牛国卜,拿出主打产品之一——茉莉花茶,以茶为引,缓缓说着仁德茶庄的往事。茶汁在舌尖渐渐化开,先是一丝鲜爽的清甜漫过味蕾,而后喉头泛起绵长的茉莉花香,恰如他话语里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故事 —— 从茶山春早的露水讲到炒茶灶火的温度,从祖辈传下的竹制茶匾聊到苦心钻研技术的心路历程,有历经时代的动荡,有研发新工艺的执着,也有看到年轻茶人传承技艺时的欣慰。茶香与话音交织缠绕,仿佛整个茶室都成了一座流动的茶史博物馆,每一缕气息都在诉说着一片叶子从深山到茶杯的漫长旅程,而老企业家眼角的细纹里,盛满的正是与茶共生的一辈子的深情。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品牌如同陈年老茶,历经时光沉淀,愈发醇厚香浓。仁德茶庄,便是这样一个承载着百年记忆与匠心的老字号,从 1946 年开业的那一刻起,便在周村的商业版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6 年,仁德茶庄在周村开业,一缕茶香从此飘荡在街巷之间,成为当地人记忆中难忘的味道。时光流转至 1957 年,在公私合营的浪潮中,仁德茶庄也随之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直至 1982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仁德茶庄重新恢复开业,再度唤醒了人们对这份老味道的期待。
改革开放之初,周村区政府着手撰写区县志的商业历史,区百货批发站的郭振华被抽调负责此项工作。就在他为梳理商业脉络四处寻访时,有人向他提及:“若要书写历史,厨房里的那个案板就是一家不简单的茶叶店,那是有着老字号底蕴的仁德茶庄,招牌还是清末翰林院进士冯恕的题字!” 这一消息让郭振华兴奋不已,因为从父辈口中,他早已听闻过仁德茶庄的盛名。后来,在牛国卜的努力下,通过官方渠道将牌匾寻回,仁德茶庄重新在周村银子市街焕发生机,那熟悉的茶香再次萦绕在老街古巷。
然而,平静的时光并未一直延续。1995 年,淄博第一家茶叶批发市场应运而生,市场内商户多为南方人,他们带来的茶叶价格低廉,迅速对本地茶商形成了巨大冲击。在随后的两三年里,约 90% 的本地茶商不堪重负,无奈倒闭,茶叶市场一片萧条。就在这样艰难的市场环境下,仁德茶庄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魄力。1997 年,仁德毅然决定在广西创办自己的茶厂,誓要在困境中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创办茶厂之初,困难重重。为了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牛国卜及团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经费,四处寻访技术方法,历经无数次尝试与失败,终于摸索出了可行之路。作为主营茉莉花茶的茶庄,他们实现了自采茶叶、自制茶包、自窨花茶的全流程自主经营,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只为确保茶叶品质。在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仁德茶庄坚持薄利多销的运营模式,凭借着过硬的品质和实惠的价格,营业额不仅没有下滑,反而实现了健康稳步的增长,仁德茶庄目前主营茶叶品类,如茉莉花茶、绿茶、红茶、岩茶等,现在在全国拥有近30家门店,近百家超市百货的供应链,在逆境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提及茶庄的主打产品茉莉飘雪,背后还有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当初决定打造这款产品并实现全生产过程自主化时,许多南方茶商纷纷质疑:“你一个北方人,想打造自己的品牌,还想把茶叶的全部生产过程都握在手里,这简直太难实现了!” 但牛国卜偏不信邪,他和夫人凭着一股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精神,带领团队迎难而上。除了依靠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牛国卜夫妇作为老板,更是亲力亲为,深入参与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年,他都会在茶厂里待上好几个月,对每个生产流程严格把关。在 40 度的高温环境中,他每天的步数最多能达到三四万,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从未动摇他对品质的追求。
茶叶窨制本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仁德茶庄经过这么多年的反复实践与摸索,不断优化工艺,茶叶品质也在一次次的改进中稳步提升。“采之唯恐不尽,制之唯恐不精”,这是牛国卜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仁德茶庄一直坚守的准则。无论是茉莉飘雪 —— 每一斤茶叶都要搭配 6 斤茉莉花,历经 8 次窨制,与北京张一元、吴裕泰采用相同的精湛工艺;还是其他各类茶叶,仁德茶庄始终坚持明码标价、货真价实,用诚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在如今瞬息万变的茶叶市场,仁德茶庄始终坚守着对家族企业的责任,秉持着匠人匠心的精神。他们将制茶这份工作变成了一种兴趣,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与创新。对于未来,牛国卜满怀期待,他希望仁德茶叶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将这份百年传承的茶香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