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长需
医院也跨界做月饼了,能好吃吗?
“没想到打败月饼厂的竟是一家医院!”近日有网友称,在贵州一家大型超市里,销售榜排名第一的月饼,竟是由贵州人民医院职工食堂制作的,其凭借酥香不腻的宣威火腿馅和油纸包装的怀旧感火爆出圈。
贵州省医月饼售卖点前排起的长队(图源:天眼新闻)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600号月饼”被炒到上千元,丽水市中心医院的蛋黄月饼日销3500个……一大拨医院像贵州省人民医院一样,“不务正业”所做的月饼,竟然比专业月饼厂做的还受欢迎。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他们解决了传统月饼“好吃不健康”的矛盾。
传统月饼太甜太油,吃了恐怕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这或是不少人对其敬而远之的原因。浙江省中医院的汤军医生在门诊经常遇到因为吃月饼出问题的患者,或因肠胃不好吃完月饼胃痛胃胀,或因心脑血管患者吃完后血糖血脂直接飙升。这从侧面证实传统月饼被部分人群冷落的原因。
相比而言,医院正是看透了传统月饼的“毛病”,在健康上做足了文章。像浙江省中医院的“五行药膳月饼”,用党参、莲子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做馅,低油低糖,还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分了五种款式。青色“木行月饼”适合眼睛干涩的,赤色“火行月饼”适合失眠的,黄色“土行月饼”适合老人小孩.……如此专业定制的健康月饼,正好戳中了现代人“既要美味又要健康”的痛点。
除了“健康”的外衣,医院月饼还有专业的背书,在“美味”制作上更是毫不松懈。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苏式月饼坚持30年手工制作,20道工序一道都不少,连“打酥皮”这种关键步骤都要求师傅手法精准。丽水市中心医院的蛋黄月饼对咸鸭蛋的腌制时间和大小都有严格标准,要经过三次烤制才能出炉。有医务人员这么专业地层层把关,不少人吃起来才觉得更放心。
(图源:潮新闻)
医院月饼的成功,还在于成功打造了独特的文化IP。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600号月饼”、华西医院的“最难排队西点房”,这些标签本身就具有传播力。浙江省中医院的五行月饼根据中医理论设计不同颜色和配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结合的创意,让月饼超越了食品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图源:潮新闻)
说到底,医院月饼能打败专业月饼厂,靠的是专业背书、健康配方与文化内涵这套组合拳。它解决了传统月饼“好吃不健康”的矛盾,又比普通月饼多了份专业和情怀。在这个大家都追求品质与健康的时代,医院月饼的火爆,其实正是消费升级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