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食戟社
中秋切五仁月饼时,总有人像拆地雷般挑出红绿丝 —— 这抹红绿配堪称月饼界的 “流量黑红”,江湖传言它是 “食用胶 + 色素” 的黑暗组合。但要聊这红绿丝,得先说说它的 “宿主” 五仁月饼的来头,这可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 “月饼老大哥”。
相传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核桃、芝麻、杏仁等坚果带回中原,这便是五仁月饼最早的 “原料雏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 “月饼” 的叫法,直到唐代,中秋赏月时才出现类似糕点,而五仁月饼真正定型,要等到明代。据《帝京景物略》记载,明代中秋已有 “月饼相遗,大小不等” 的习俗,当时的五仁月饼以核桃仁、杏仁、花生仁、瓜子仁、芝麻仁为核心,讲究 “仁仁饱满”,是皇室和民间都爱的中秋美食,而红绿丝作为点缀,也差不多在这时候开始出现在五仁月饼里,那会儿可是正经的 “宫廷配料”。
红绿丝正经名叫 “青丝玫瑰丝”,祖上是宫廷级食材。高贵版青丝用青杏干切丝,玫瑰丝是玫瑰花瓣加糖熬成泥,嚼起来满是花果香。可惜这版本太娇贵,如今基本见不到了,毕竟谁愿为点缀料花大价钱呢?
现在市面上的红绿丝分两派:平民派是橘子皮或萝卜皮做的,得先泡石灰水 “塑形”,让纤维变韧还去苦涩,再染上色腌满糖。另一派是黑心商家的 “科技产物”,用食用胶混色素,嚼着像橡皮糖,颜色艳得刺眼。
其实五仁月饼能流传千年,除了食材丰富,还藏着老祖宗的生活智慧。早年物资匮乏,五仁里的坚果能补充营养,红绿丝则让单调的糕点变得亮眼,在缺糖年代更是难得的甜味来源。可如今五仁月饼却成了 “争议担当”,有人吐槽红绿丝像 “盘着的小蚯蚓”,咬到嘴里怪味直冲脑门,甚至有网友调侃 “恨一个人就送带红绿丝的五仁月饼”。
有意思的是,不少人长大后会真香反转:加班饿到啃五仁时,竟品出橘皮的淡淡清香和坚果的醇厚。这抹红绿丝就像糕点界的老派绅士,虽不合现在的精致口味,却藏着从汉代到明代的饮食文化传承。下次再挑它时,不妨想想:这可是陪着五仁月饼走过千年的传统配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