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月圆时
用月饼的香甜和大闸蟹的肥美
解锁秋天专属的仪式感
面对这份甜蜜的“负担”
如何巧妙品味
才能既过足嘴瘾又轻松无负担?
月饼这样吃更安心
从经典的莲蓉五仁,到新潮的流心冰皮,月饼的“家族”日益壮大,可它的“甜蜜内核”都离不开高油高糖的“快乐配方”。掌握几个小方法,轻松驾驭这份甜蜜。
1.浅尝辄止,莫贪多:一个常规大小的月饼(约100克)热量可达400千-500千卡,相当于两碗米饭。建议每次只吃一小块(1/4或1/8个),浅尝辄止。
2.建议上午食用:建议在早饭后两个小时以后,也就是上午的半空腹状态下食用月饼。需要提醒的是,食用月饼时要注意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3.合理搭配,化解油腻:吃不同的月饼,可搭配不同的茶。
食用蛋黄、肉馅、五仁等偏油的月饼时,推荐搭配陈皮普洱茶;
食用枣泥、莲蓉、豆沙等甜味月饼时,推荐搭配绿茶;
食用榨菜、梅菜、火腿等咸味月饼,推荐搭配乌龙茶;
食用传统的五仁月饼则推荐搭配老白茶。
4.警惕“无糖陷阱”:“无糖月饼”只是不含添加糖(如蔗糖),在制作过程中一般会用低能量的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非糖类甜味剂来替代蔗糖。
而且,月饼中的莲子、豆类、果仁里的淀粉,水果中的糖分以及制作月饼皮的面粉等,食用后在体内都能转化为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吃月饼一定要少吃,同时相应减少其他食物的进食量。尽量少选含有“糖精”“甜蜜素”“甜菊糖”等甜味剂的月饼。
健康吃蟹不负秋
秋天正是品大闸蟹的黄金季节,但“秋蟹”虽美,食用也需讲究。
1.忌食死蟹与生蟹:大闸蟹死亡后体内细菌会迅速繁殖,分解蛋白质并释放组胺等有毒物质。即使煮熟,这种毒素也不易被破坏,食用后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醉蟹、腌蟹等生食做法虽然美味,但存在感染寄生虫(如肺吸虫) 和致病菌(如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为确保我们的安全,最好彻底蒸熟煮透再食用。同时注意不要食用蟹胃、蟹腮、蟹心,蟹肠。
2.适宜搭配,中和寒性:螃蟹性味咸、寒,主入肝、胃经。秋季人体阳气渐收,若不注意,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适宜搭配:
姜醋汁:生姜性温,能有效中和蟹的寒性,还能去腥增鲜。
热姜茶:餐后喝一杯红糖姜茶,暖胃又舒服。
主食:吃蟹前先吃些米饭或温热的粥羹,避免空腹,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谨慎搭配:柿子,蟹肉富含蛋白质,柿子富含鞣酸,大量同食可能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加重胃部负担。建议间隔2小时以上食用。
3. 慎食或忌食螃蟹人群:
过敏体质者:蟹是常见过敏原,易发荨麻疹、哮喘等人群切勿食用蟹。
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血症者:蟹黄蟹膏属于高嘌呤食物,极易诱发痛风。
感冒发烧者:此时人体免疫力较低,消化功能减弱,应吃清淡食物。
脾胃虚寒、消化功能弱者:蟹的寒性容易引起腹痛、腹泻。
孕妇:应适量食用,且务必吃全熟的,以免感染风险。
另外,螃蟹胆固醇含量较高,尤其是蟹黄和蟹膏。普通健康人群一次食用1~2只为宜,切勿因味美而贪多,给身体造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