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足球在政策和架构上经历了较大变革,正式成立了中足联,足协的职能被进一步削弱,标志着“管办分离”逐步落地。10月10日,中足联召开了全员大会,宣布又一次重大调整:启动覆盖竞赛、裁判、女子足球等核心部门的岗位竞聘,要求所有员工通过统一考试竞争上岗。这次全员重新上岗的考核,可能会带来中足内部的一次重大变动。
回顾背景,中足联是在年初成立的,尽管部分球迷对它的前景并不乐观,但它确实把联赛运营权与监管权从足协手中分离出去。这次的全员竞聘,目前还看不清是否“换汤不换药”,但至少体现出中足联在打破行政化的惯性、推动向专业化转型方面的一次尝试。按照方案,若原中超公司员工想留任,必须通过专业能力考试,而不是让一群不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来管理足球。
此次调整有两大重点值得关注。第一,是公开招聘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2名,要求具备10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或体育产业相关背景;第二,是启动全员竞聘,覆盖中足联公司经营岗位以及竞赛、裁判、女子足球等职能部门。这意味着从高层管理到一线执行岗位,所有岗位都要重新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竞聘的核心规则是“考试定去留”,考试内容围绕岗位专业能力、行业认知与职业素养而设计,旨在筛选出真正具备国际视野和实操经验的人才。例如,裁判管理岗位过去争议较多,急需专业人才来完善评审机制;商业开发岗位则需要破解联赛吸金能力不足的困境。
如果这场考试确实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将带来积极的变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干专业事”,中国职业联赛有望走出反复折腾的怪圈,进入可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不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通过这场考试挑选出既懂足球、又懂市场、还懂管理的团队,决定联赛能否从“管办分离”走向“质变新生”。
不过,球迷的态度普遍持悲观。很多人认为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国家队和联赛的实际表现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因此将这次变化视为表面工作,担心没有真正解决根本性问题。无论如何,只有真正带来实质性提升,球迷才会给予认可。当前阶段,只有看到实际效果出现,才算真正走出“抛光表面”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