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认为,气血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抗病能力。气血充足,人看起来就年轻、有活力;气血亏虚,人就会面色不佳、精神不振。
其实,有一个古老的养生方法,无需花费很多力气就能养气血,这便是金刚坐。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教你怎么“坐”补益效果佳。
受访专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宋添力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一级主任医师 王世彪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 吕沛宛
金刚坐,一个古老的养气血方法
金刚坐,也叫“雷电坐”或“钻石坐”,是瑜伽中最古老的坐姿之一,动作与中国古人的「跪坐」类似。
具体方法:
➤ 双膝并拢跪地,脚背贴地但不勉强;
➤ 臀部坐在脚后跟上,但不要直接将全身重量压在双脚,而是用两腿肌肉出力将身体微微撑起,受力点集中在腿部和脚部;
➤ 腰背挺直,最好感觉身体是上浮的;
➤ 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若感觉脚踝或脚背压力过大,可在脚后跟和臀部间垫一个瑜伽砖或抱枕;脚趾容易抽筋的人,需先活动踝关节。
初学者练习时,可先以30秒为一组,坚持3~5分钟,中间略作休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适应后延长至15~20分钟。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宋添力表示,这一动作看似简单,却可以疏通经络、补益气血;不少人秋冬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金刚坐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个动作能养气血?
金刚坐之所以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奥秘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
“气”沉丹田,引“血”下行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吕沛宛称:“一个周末的上午,我有意跪坐着看书,忽然茅塞顿开。跪坐时,我感到比平常坐着时吸气更多、更深长,可以气沉丹田。肾主纳气,只有肾精充沛,呼吸才能深长。”
中医认为,人体之气,如果藏多用少,生命就会生机勃勃,跪坐就是引血下行的绝妙方法。
2
刺激六大经络,打通循环
腿上分布着六条重要经络,包括腿前侧的足阳明胃经,腿外侧的足少阳胆经,腿后侧的足太阳膀胱经,腿内侧的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当采用金刚坐姿势时,可温和地刺激这些经络及沿途重要穴位,将气血更多地引导至下半身,从而温暖双足,打通循环。
3
促进血液回流,改善泵血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血液要想从脚部克服重力回流到心脏,要依靠小腿肌肉收缩和静脉瓣膜实现。
金刚坐时,腿部肌肉处于适度紧张和拉伸的状态,能温和地激活小腿肌肉,挤压血管,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
当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就能更高效地将新鲜血液再次泵出,形成良性循环,使各脏腑得到充分滋养。
4
调养脾胃,增加气血产量
金刚坐可刺激脾经和胃经,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从源头上增加气血产量,以便气血能更好地输送到全身。
睡前练习效果更佳
专家表示,金刚坐方法简单,看电视、读书、和家人聊天时都可以做,但两个时刻练习效果尤佳:
饭后,有助调养脾胃,促进气血生成;
睡前,有助平静心神,改善神经系统对压力的反应,缓解“气浮于胸”导致的心慌、焦虑,有助舒缓情绪,改善睡眠。
综合来看,有以下表现的人尤其适合练习金刚坐:
① 怕冷,手脚冰凉;
② 失眠多梦,易醒;
③ 容易疲劳,活力下降;
④ 脸色萎黄,皮肤粗糙;
⑤ 头发干枯,没有光泽;
⑥ 手足麻木;
⑦ 视物昏花;
⑧ 月经量少、延迟;
⑨ 头晕耳鸣;
⑩ 健忘心悸。
需要提醒的是,孕妇,近期脚踝、膝盖有损伤者,有下肢静脉曲张、骨质疏松的人,慎用此法。
注意4点减少损伤
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既能获得补益效果,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1
提前活动脚踝
最好在有弹性的垫子上进行,或者将一条柔韧的铺巾放在膝盖下方。
跪坐前先热身,如伸展上肢,做一做转腰、蹲起等动作,让肌肉进入运动状态,增加关节灵活性,减少受伤风险。
2
每天不超过20分钟
一般情况下,每天都可以练习,时间在10~20分钟为宜,最好不超过20分钟,若坐不下去不必强求,以免损伤膝盖。
3
注意保暖、避风寒
练习时,建议穿宽松舒适的衣服,便于活动;同时注意对膝盖、肩颈等部位保暖,避免受风;结束后,可以适量喝一些温热的水。
4
起身不要过快
跪久了容易腿酸,起身时一定要小心,最好身体向前趴一小会儿慢慢起,避免过快过猛。▲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