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蟹黄汤包,以其“皮薄如纸,汤如泉涌”的特点而闻名,是极具工艺性的点心。家庭制作挑战性高,但掌握要点也能领略其精髓。
馅心的制作是核心难点。 汤包中的汤,并非在蒸制时注入,而是来自于馅料本身凝固的“皮冻”。将猪皮焯水后刮去油脂,加水、姜、葱慢熬成浓稠的肉皮汤,过滤后冷藏即成皮冻。将蟹黄和蟹肉拆出备用。猪肉馅(肥瘦相间)加姜末、料酒、盐、糖、胡椒粉和少量水,顺一个方向搅打上劲。然后将切碎的皮冻与蟹黄、蟹肉一同拌入肉馅中,冷藏使其重新凝固,便于包制。
面皮的擀制是关键技巧。 汤包皮需要使用半烫面或冷水面,以增加筋性,防止蒸制时破裂。将面团揉至光滑,醒发后,分成小剂子。擀皮是技术活,需将剂子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直径约十厘米,且要求皮子极薄,几乎能透光。
包制与蒸制是成败所在。 取一张皮,放入足量的馅料,用提褶的方式慢慢收口,捏出至少十八个以上的褶子,最后在顶端收严,形成一个鲫鱼嘴的形状。蒸制前,笼屉上需垫上蒸笼布、胡萝卜片或粽叶防粘。水沸后上锅,保持大火足汽,严格计时蒸约六到八分钟。时间过短,皮冻未融化,汤汁不足;时间过长,则皮易破,口感变差。
出锅的汤包,皮薄而透亮,隐约可见内部的汤汁晃动。品尝时,遵循“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的秘诀。咬开一个小口,鲜美的汤汁瞬间涌出,蟹香、肉香交织,馅心鲜嫩,皮子柔韧,是极致鲜美的味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