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是不是也这样?一说到补气血,脑子里立马蹦出红枣、花生、红糖水?好像每个妈妈都会这样叮嘱我们。
但今天,我必须跟你分享一个不一样的观点!红枣花生固然不错,但对于脾胃功能逐渐减弱的很多中老年人来说,它们的吸收效果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多了反而可能增加负担。
下面这三道家常“补养菜”,味道好,易吸收,特别适合咱们中老年朋友!
这道汤是我妈的“心头好”,她坚持喝了小半年,连邻居见了都说她气色好了不少!
让猪肝“嫩滑不腥”的秘诀,记好了:
1.猪肝要“泡浴”:猪肝切薄片后,放进淡盐水里,用手轻轻抓揉,换两三次水,直到水色变清。这一步能有效去除血水和腥味。
2.“上好浆”是关键:沥干水的猪肝片,加一点料酒、姜丝、白胡椒粉和红薯淀粉,轻轻抓匀,让每一片都裹上薄薄的浆。最后淋点油锁住水分。
开始做汤,简单快手:
锅里烧水,水开后转小火,保持微沸。把猪肝片一片片滑入水中,别一坨倒进去。
等猪肝片变色,立刻放入焯过水的菠菜段(菠菜焯水能去除草酸)。
只需加少许盐调味,再淋几滴香油,撒点枸杞,就可以关火了!
整个过程也就几分钟,猪肝嫩得像豆腐,菠菜清爽,汤水清澈鲜美。每周喝上一两次,感觉浑身都暖洋洋的,特别舒服!
如果说上一道是“快攻手”,那这道汤就是“慢郎中”,它不急着立刻见效,而是慢慢地、深入地滋养我们身体的根基。
煲汤想要好喝,细节决定成败:
黑豆要“炒香”:干黑豆不用泡,直接放入无油的锅里,小火慢慢炒到豆皮开裂,闻到浓郁的豆香味。这一步能激发出黑豆的温养特性,汤色也更醇厚。
乌鸡要“简处理”:乌鸡块冷水下锅焯水,捞出用热水冲净。千万别放太多香料,几片姜、一颗八角足矣,否则会抢走食材的本味。
开始煲汤,满屋药香:
1.把焯好的乌鸡、炒香的黑豆、几片姜、一颗八角一起放入汤锅。
2.一次性加足开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盖上盖子慢炖1小时。
3.然后加入去皮切段的山药和几颗红枣,继续炖30分钟。
4.时间到了,只需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其他什么都别放!
这碗汤,乌鸡软烂,黑豆绵密,山药粉糯,喝起来有一股天然的甘甜。秋冬季节喝上一碗,感觉从里到外都得到了滋养,晚上睡觉手脚都不那么凉了!
没想到吧?南瓜和排骨也能这么搭!南瓜自带甜味,能中和肉类的油腻,而且它富含的营养素对咱们的身体也很好。这道菜做法简单,特别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
让排骨“嫩滑脱骨”的诀窍:
排骨要“泡水”:排骨剁块后,用清水浸泡1小时,中间换几次水,充分泡出血水,这样能有效去腥,蒸出来颜色也好看。
“厚浆”锁水分:泡好的排骨沥干,用蒜末、豆豉、生抽、蚝油、少许糖和多一点的淀粉抓匀,让排骨表面裹上厚厚的浆。这是蒸出来后依然嫩滑多汁的关键!
南瓜“垫底”是智慧:老南瓜去皮去瓤,切成厚片,平铺在盘底。它不仅能吸收排骨的肉汁,变得异常美味,还能防止排骨接触盘底受热不均。
上锅蒸,省心省力:
1.把腌好的排骨均匀地铺在南瓜上。
2.蒸锅水烧开后,放入盘子,大火足汽蒸30分钟。
3.出锅撒上葱花,搞定!
排骨一抿就脱骨,汁水丰盈;南瓜软糯香甜,吸饱了肉汁,比排骨还受欢迎!这道菜一做,饭和菜都齐了,香迷糊了!
【贴心小叮嘱】
怎么样,这三道“隐藏的补气血高手”,是不是让你眼前一亮?下次别再只盯着红枣花生啦,换换口味,身体会更感谢你!你还有哪些私藏的滋补家常菜吗?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上一篇:果冻里的“蒟蒻”,到底是什么?
下一篇:中华传统名小吃 鸡丝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