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油滋滋作响裹紧金黄肉片,擀面杖转动擀出褶皱薄皮,喷枪火舌添上烟熏香气…… 10月18日上午9时许,满汉全席金牌挑战赛热力开赛,四位厨师进行60分钟限时比拼,在锅包肉、烧麦、墨鱼料理等菜品中融入匠心与巧思,上演了一场兼具传统技艺底蕴与创新烹饪思维的舌尖对决。
传统锅包肉“踏雪寻梅” 多重巧思锁牢“酸甜酥脆”
“锅包肉的灵魂,全在‘酸甜酥脆’这四个字里!”比赛一开始,一号选手高鑫的灶台前便聚满目光——他正专注炸制这道东北经典名菜,里脊肉片裹着玉米淀粉与土豆淀粉的混合糊,在冒泡的油锅中翻滚,初炸呈淡黄色,复炸后逐渐染上诱人金黄。“得炸三遍才够脆!切得大块些,吃着才过瘾!”选手一边盯着油锅火候,一边透露。
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菜品摆盘:金黄的锅包肉码成小山,周围衬着雪白餐纸,点缀几枝新鲜梅花,瞬间有了“踏雪寻梅”的意境。评委现场点评时直言,这道菜既守住了鲁菜“炸烹”技法的根——里脊处理、复炸锁脆、汁裹均匀,又在细节上改良,“光看这颜色、闻这香气,就把食欲勾出来了。”
大虾烧麦“底厚边薄”显功底鲜花椒鲍鱼清口解腻
另一边,二号选手毕忠江从比赛开始就低头与面团 “较劲”:擀面杖在他手中灵活转动,擀出的烧麦皮边缘带着均匀褶皱,中间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厚度。“做大虾烧麦,必须‘底厚边薄’,劲得用在边上把褶皱赶出来,蒸的时候才不会漏汁,‘凤尾’还能变红。”选手说着,将猪肉馅与整只大虾裹进皮中,捏出月牙形花边,特意留部分馅料在外——这便是他口中会变红的“凤尾”。
十几分钟后,蒸好的大虾烧麦出锅,透过半透明的皮能看到内里晃动的汤汁,咬开满是虾鲜与肉香。随后,他又快速完成第二道 “鲜花椒拌鲍鱼”:弹嫩的鲍鱼片淋上鲜麻花椒汁,“主打清口保鲜,刚好中和烧麦的厚重。 ”评委称赞,这两道菜一浓一淡搭配巧妙,尤其是烧麦擀皮的 “手上功夫”,尽显传统点心制作的精细。
海参金汤熬足 3 小时墨鱼凉菜“翡翠玉兰片”藏意境
“我的第一道菜是海参,汤是用海鲜和鸡熬了3小时的金汤,精华全在这汤里。” 三号厨师王刚的操作台上,几只精致小盅格外惹眼——盅底铺着鹌鹑蛋,中间卧着海参,正缓缓注入金黄的汤汁。美食得有美器配,摆盘也得跟味道搭。
完成热菜后,他迅速转向命题菜墨鱼:将墨鱼焯水至卷曲,再煮 3秒锁鲜,改刀成形似玉兰花叶的薄片,铺在焯过水的翠绿莴苣上,淋上花椒与香葱调成的汁,点缀红姜丝,这道 “翡翠玉兰片”凉菜便成了。厨师介绍:“青岛人吃墨鱼,就讲究原汁原味,不用过多加工,急火快炒或简单凉拌最能保鲜。”
西式技法玩转“鲜味”韩式辣酱意面打破常规
“用白葡萄酒给墨鱼去腥,加罗勒和茴香增香,再用喷枪喷点烟熏味,口感更丰富。”四号选手黄飞翔的操作充满西式风情——他将墨鱼泥与香料混合煎制,夹进面包配生菜、沙拉酱,做成自创的 “墨鱼三明治”,“这是我新研发的,年轻人当午餐简餐,营养又好吃。 ”
随后,他又端出开始制作胶东海小黄鱼配发酵番茄汁:小黄鱼去刺取肉风干,搭配发酵的树番茄熬的酱,他介绍:“发酵后有乳酸菌,酸味更足,解鱼腻刚好。”最后一道韩式辣酱意面更是亮眼——选用能多吸汁的宽边意面,裹上浓稠的韩式辣酱,撒上鱼籽,橘色鱼籽与韩式辣酱形成当下流行的 “美拉德色系”。评委点评时说,这道菜“西餐中吃”,打破了意面配番茄酱、奶油酱的固有思维,创新得很有想法。
比赛尾声,四位选手全部完成作品,裁判长对现场表现给予高度评价:“每位选手都把‘鲜’字做透了——选料实在,创意不跑偏,既有店里的代表性菜品,也有自己的巧思。他们的手艺,不管是传统技法还是创新尝试,都很见功底。”
经过评委审慎严格的评定,新派锅包肉、大虾烧卖、炉火烤刀鱼、鱼子三文鱼宽心面四道菜品获得“金牌菜”称号,将参与满汉全席青岛厨皇争霸赛总决赛的角逐。
这场融合了鲁菜底蕴、地方风味与中西创意的烹饪比拼,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与口福,更展现了餐饮人对“鲜味”的多元探索。
上一篇:中华传统名小吃 鸡丝凉面
下一篇:这道菜欠的火候,在我嘴里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