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之最。节气特点可概括为:“寒邪当令,易伤脾阳”、“燥邪未退,肺易受伤”、“草木凋零,情绪易悲”。因此,霜降养生尤需顺应时令,重点在于调理脾胃。
金秋 调理脾胃尤为重要
饮食调养
平补润燥,健脾养胃
霜降时节,秋燥与寒气交织,易形成“凉燥”,导致咽干口燥、皮肤干燥、干咳等症状。民间素有“补冬不如补霜降”之说,足见此节气食补的重要性。
宜食温和润燥之品:胃喜润恶燥,可多食银耳、百合、蜂蜜、白萝卜、莲藕、冬瓜、梨、柚子等温润食物以养脾胃,推荐药膳雪梨银耳汤、冬瓜炒虾仁等。
宜食健脾养胃之品:可多食山药、南瓜、小米、大枣、薏米等,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减少胃胀、反酸等胃部不适,推荐药膳山药小米粥、南瓜小米红枣羹等。
注意忌口:减少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刺激肠胃,加重秋燥。
起居养生
避寒早睡,温养脾阳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霜降时节,起居作息要顺应自然。霜降寒气尤甚,易伤脾阳,引发胃寒冷痛、手足冰凉等问题,因此要注重防寒保暖,温养脾阳。
防寒保暖:霜降后气温迅速下降,应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寒邪入里。尤其要注意胃脘部、腹部及手脚的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可坚持温水足浴,或辅以艾灸,促进血液循环,使脾胃温和舒畅。
早睡早起: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有助于阳气收敛、胃气舒展,从而达到健脾之效。
情志运动
动静相宜,畅情调脾
运动宜缓:霜降时节,可选择登高、慢跑、五禽戏、太极拳等较为和缓的运动,以加强胃肠蠕动,助益消化。运动前请充分热身,以防关节损伤。
心境平和:秋风萧瑟易引人忧思,产生悲秋、抑郁的情绪。脾胃是“情绪器官”,悲秋情绪会引起胃胀、胃痛、食欲不振等。多与亲友交流,或参加赏菊、登高等愉悦活动,有助化解悲秋情绪,调畅脾胃。
中心简介与特色
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1952年,始终秉持“精业、求实、尚新、至善”的服务宗旨。中心先后于2015年获评“上海市首批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中药熏蒸治疗跟痛症”入选“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特色项目”;2020年成功创建宝山区“膝痹病专病”基层卫生品牌培育项目。近年来,中心深耕中医药领域,脾胃病专病建设成果尤为显著。
中心秉承“脾胃为后天之本”的中医理论精髓,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专注于各类脾胃功能失调性疾病的调理与治疗。特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脾胃病专家下沉社区,开设 “脾胃病专病联合门诊” ,并成功立项2024年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脾胃病专病。
通过高效整合优质资源,实现上下联动,中心全面提升了脾胃病的社区防治能力,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甲医院的专业服务,实现 “小病在社区,大病有联动” 的健康保障目标。
中医科:宝山区杨行镇杨泰路239号 门诊二楼
(来源:宝山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