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當產生抑鬱情緒後,該如何進行自我調整?三無原則值得借鑒運用
admin
2021-09-11 09:47:12
0

原標題:當產生抑鬱情緒後,該如何進行自我調整?三無原則值得借鑒運用

抑鬱症可以說是21世紀最大的殺手,它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可以說是一種情緒疾病。這種疾病想辦法給弄走,也是無法徹底弄走的。尤其當我們情緒長期低落的時候,那種抑鬱情緒就會增强加重。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這一生過上富足的生活。所謂的富足生活就是按照自己所期待的生活模式前進著。這種生活模式需要自己背後付出常人看不到的努力和辛苦。

生活是講究平衡的,當自己獲得一樣東西的時候,不是通過自己努力和進取得來的,說不定遲早還是要還回去。

所以有時候也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一輩子都不得抑鬱症,但是有些人從小就患有抑鬱症?難道抑鬱症是根據每個人來量身定做的?有些人就應該有,有些人就應該沒有?

回顧臨床諮詢經驗,每一個抑鬱症來訪者,他們產生抑鬱症都是有背後原因的。要麼是來自家庭的,要麼是來自人際關係的,要麼是來自情感糾紛的,要麼是來自自身欲望的。每一種管道的產生都帶給自己不同程度的抑鬱症。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同理,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只不過我們大多數人當意識到自己產生情緒低落後,積極尋求解決方法,從而達到一種排解和宣洩,不讓抑鬱情緒持續性保持下去。

那麼當產生抑鬱情緒後,如何來進行自我的調整呢?最近看到了這三句話啟發很大。

第一句話:無所求。我們的情緒不去依賴任何人,我們也不對任何人有所要求,很多父母為什麼會很焦慮自己的孩子成績?因為擔心他們考試分數低,最後考不上大學,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如果對他們的成績不抱有要求,考得好考不好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那麼人就會輕鬆許多。

我們不要求一定要住大房子,不要求一定要成為人上人,不要求一定要開豪車。當自己的能力匹配不上自己的野心時,最後痛苦的還是自己,那麼抑鬱情緒指日可待。

第二句話:無所待。我們不用去期待會有一個什麼結果,就像我們在不停刷題刷題,至於刷題背後自己能够獲得什麼樣的成績,那是順其自然的事,只要正常發揮就好。如果很期待能够考到年級第一名,說不定最後的期待就會落空了,等待自己的就是痛苦的情緒。

對一個人好,那就無期待地對一個人好。現實生活中,常常對一個人好,也在期待著對方能够給予回應。如果對方沒有回應,那麼期待又落空,情緒產生低落,痛苦的還是自己。得不償失。

第三句話:無所依。我們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只需要依靠自己就好。當自己沒有一個好爸爸依靠,那也沒關係,有些人說背靠大樹好乘涼,那何不把自己建造成一棵大樹呢?如果總覺得自己孤苦伶仃,總覺得自己沒有依靠,自己的內心感受很糟糕,甚至很憤怒為什麼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面,那麼痛苦的還是自己。

我們的出生可能是一張好牌,也可能是一張壞牌。但是這張牌已經在自己手上了,如何把好牌打得好上加好,把壞牌打成一副好牌,那就需要依靠自己的膽量和智慧了。

當明白無所求、無所待、無所依這三句話的精髓,那我們面對抑鬱情緒的出現就會淡然很多,就會從容不迫。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