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孩子買包,如果只是用來裝東西,買幾百元的就可以了; 那為什麼要買幾萬元或者幾十萬元的包呢? 這實際上就是她的心理需求。 人這一輩子,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p>
行銷的本質是什麼? 是洞察需求; 需求是從哪裡被發現的? 就是從衝突中發現的。 需要和想要之間就有衝突,有衝突就會產生需求。 p>
為什麼學生時代大家的情感比較單純? 因為大家都是學生,大家身上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而且在學校裡面,大家的共同目標是考試陞級。 在那樣的一個環境中,大家的心思相比較來說是比較單純的,考慮的也不多,很多的社會責任不需要自己去操心。 p>
一旦走上社會後,就會開始接受社會上很多的聲音,這些聲音一直在充斥著我們的大腦,並且我們會覺得為什麼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回報那麼少? 而別人付出那麼少,回報得比自己還要多? 這不公平呀。 p>
看到身邊的同事買奢侈品,看起來能够讓她很有面的,那麼自己是不是也要購買呢? 於是就開始省吃儉用,就開始攢錢,買齊了奢侈品,體驗那種富貴的感覺。 但是這種富貴的感覺還沒體驗幾天,就開始膩了。 因為看到身邊的同事出國遊玩了,自己心生羡慕。 p>
就這樣不斷地把需求被啟動了,從而讓人的欲望也逐漸增强。 這時候發現自己只需要一個包背起來就好,只需要一張床睡著就好,只需要有飯能吃飽肚子就好。 那麼為什麼依然還有這麼多的需求呢? 還要這麼多的東西想要呢? 這背後就是因為產生了衝突。 p>
人的需求來自於哪裡? 來自於衝突。 一旦產生衝突後,就會發現自己的需求是源源不斷出來。 比如一個男生喜歡一個女生,這個女生有很多的追求者,這時候這個女生就會開始進行挑選,開始進行選擇,於是產生了個人的衝突,這個女生不知道應該要選擇誰? p>
如果一個女生長期沒有人來追,長期沒有人喜歡,那麼就會產生一種什麼現象呢? 突然某一個男生來追求自己了,自己感覺這個男生也不錯,於是兩個人就談戀愛結婚生子了。 其實就是在那一刻發現兩個人還是挺合適的。 因為沒有衝突。 於是那時候這位男生突然又遇到另外一個女孩子,也心動了,加上能够讓他產生心動的女孩也對他有意思。 衝突就產生,就會進行選擇了。 p>
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很多的需求都是被衝突所激發的,所啟動的。 本來騎自行車挺浪漫的,但是發現身邊人都在開車,一下子就覺得自己也要買一輛車才可以。 所以人是相互比較的,尤其沒有自己的長遠目標時,這種衝突需求就會更加明顯。 p>
別人擁有的,自己也要擁有; 別人沒有的,只有自己有了才能够高人一等。 這就是人的心態。 不同人的心態是不一樣的。 有些人心中有夢想,外界無論發生了什麼衝突,自己都會巋然不動。 哪怕有很多的外界誘惑都不會動心。 但是家裡人突然要做手術,沒有錢了,這時候有一個賺錢的機會,以前瞧不上的,這時候產生了衝突,說不定就去了。 p>
雖然違背了當下的意志,但是能够讓自己覺得必須要解决這個衝突,那自己不得不去選擇。 我可以寫字,也可以不寫字。 但是不寫字就會感覺時間浪費了,寫字就會覺得時間被利用了。 這也是一種內心衝突的較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