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醫話|秋風起,咽喉幹痛、咳嗽痰多?介紹一味嶺南特色中草藥——龍利葉
admin
2021-09-02 20:01:25
0

原標題:耳鼻喉醫話|秋風起,咽喉幹痛、咳嗽痰多?介紹一味嶺南特色中草藥——龍利葉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咽喉頭頸科主任醫師、學術帶頭人李雲英教授。

開欄語

本專欄將定期推送中西醫耳鼻咽喉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養生保健科普知識,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保駕護航!歡迎持續關注!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雖然處暑已過,廣東的天氣仍然悶熱不已,但是已開始變得乾燥。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不少人慢慢會感覺出現喉嚨幹痛、咳嗽有痰等各種秋燥病症。本文李教授給大家介紹一味能清肺化痰、生津潤喉的嶺南特色中草藥——龍利葉。

龍利葉是咽喉科常用中藥,又名龍脷葉、龍舌葉、龍味葉、牛耳葉,具有潤肺止咳、潤喉通便之功效,主治肺燥咳嗽、咽痛失音、大便秘結等症。其藥用部位為植物龍利葉的葉子,有鮮品和幹品兩種,均可入藥,但以幹品的功效較優。因鮮品龍利葉像個倒立雞蛋,葉子末端橢圓帶個小小尖,似龍舌頭狀,故又名龍舌葉,以片大、完整者佳。

龍利葉來源於大戟科守宮木屬植物龍利葉,為常綠小灌木,高達40cm,多為栽培或生於山谷、山坡、濕潤肥沃的叢林中。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是嶺南特色中草藥,兩廣地區民間常作為食療藥材使用,在凉茶中較為常見。常與枇杷葉、人參葉等配伍治療肺熱咳嗽;與雪梨、無花果配伍以潤肺止咳。

龍利葉的功效作用

【性味】性平,味甘、淡。

【歸經】歸肺經、胃經。

【功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生津潤喉,潤腸通便。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分類的止咳平喘藥。

【主治】用治肺燥咳嗽,咽喉腫痛,聲嘶失音,上火口幹等上呼吸道症狀。亦用於大便秘結,中暑、發熱、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諸熱症。臨床常用於治療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急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用法用量】6~15克,煎服。

【使用宜忌】貧血、孕婦與女性經期者慎用。因龍利葉清熱祛火、潤腸通便,故虛寒體質及有腹瀉者慎用。

現代藥理研究作用

抗菌作用

龍利葉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株、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均有較强的抑菌作用。

抗炎作用

龍利葉水提取液可明顯抑制二甲醛致小鼠耳廓腫脹、大鼠足跖腫脹及小鼠肉芽增生,表明龍利葉水提取液對炎症早期的滲出和腫脹有抑制作用。

鎮痛作用

龍利葉提取物對急、慢性炎症均有明顯的拮抗作用,且有外周性鎮痛作用,但無中樞性鎮痛作用。

抗氧化、抗老化作用

龍利葉能清除活性氧、能促進膠原和透明質酸的生成和抵抗皮膚老化,而對皮膚有抗氧化、抗老化的作用,具有類雌激素的作用。

龍利葉的臨床應用

李教授指出,龍利葉具清肺化痰、生津潤喉功效,為治療肺熱咳嗽及咽喉病常用藥。對於慢性咽炎或慢性喉炎患者,表現為咽幹、咽痛,咳嗽、痰黃或少痰,查體見咽充血、淋巴濾泡增生,辨證屬肺燥陰虛或肺胃熱盛者,可加龍利葉以增强療效。此外,龍利葉還可潤腸通便,更適合咽痛合併大便幹結患者。

文獻記載的龍利葉臨床應用:

①《陸川本草》:"清肺,治肺熱咳嗽。"

②《南寧市藥物志》:"止痰火咳嗽哮喘、治內傷肺癆失音、喉痛。"

③《嶺南采藥錄》:"以龍脷葉猪肉湯食之,可治療痰火咳嗽。"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治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炎、支氣管哮喘,龍脷葉6~12克(鮮者9~30克),水煎服。

藥膳茶飲推薦

龍利葉瘦肉蜜棗湯‍

資料:龍利葉100克,蜜棗3顆,瘦肉100克,水10碗。

做法:將資料放進煲內,水滾後轉慢火煲一小時即可。

功效: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注意:也可以用無花果或羅漢果代蜜棗。另外亦可直接用龍利葉來泡茶喝,可加少許冰糖。

龍利三果湯

資料:龍利葉30克,枇杷葉30克,羅漢果5克,無花果3個,蘋果1個。

做法:將所有資料洗淨,蘋果去皮去核切塊,將資料洗淨放進煲內,加水10碗慢火煲一小時即可。

功效:清肺化痰、生津潤喉。此湯最宜秋冬時節飲用。

醫學指導:李雲英,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醫大師乾祖望教授的學術繼承人。

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耳鼻喉口腔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嗓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精編教材《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副主編。

曾獲"中國首届傑出女中醫師""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醫務工作者""南粵巾幗好醫師""南粵優秀教師""首届顏德馨優秀中醫藥人才獎""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羊城好醫生"等稱號。

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擅長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診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對咽喉嗓音疾病有較深入的研究。

擅長:鼻炎、聲嘶、咽喉炎、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中耳炎、耳鳴耳聾、眩暈、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見疑難病症的診治。

出診時間:週一上午、週四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耳鼻咽喉頭頸科門診);週二上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耳鼻咽喉頭頸科門診)。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咽喉頭頸科

李雲英、畫奕惟

執行編輯:莊映格

稽核校對:何明坤

責任編輯:宋莉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