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補土|天氣越熱,胃口越差?喝它酸甜開胃又生津
admin
2021-07-14 20:03:18
0

原標題:話說補土|天氣越熱,胃口越差?喝它酸甜開胃又生津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療養。自然的產物是最適合脾胃的"補品",草木蟲魚,瓜果菜蔬,無分貴賤,皆可成為有益於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資料,活學活用,當自己的"調養師"。

醫學指導: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盧傳堅教授

酷熱的夏天,對某些人來說會特別難捱,老百姓把這種情況叫做"苦夏"。"苦夏"的人往往一到夏天就又累又乏,胃口也不好,精神氣兒都沒了。按理來說,累的時候往往都會想吃點東西補補能量,為什麼"苦夏"的時候卻是越累越不想吃呢?

夏天裏,因為天氣特別熱,哪怕就是沒幹什麼體力活,大家都會熱得一身大汗。暑熱會使得人體的"氣"一個勁地向外散,出汗則進一步消耗了人體的元氣和津液,外頭的津氣消耗得多了,裏氣就不足了;脾胃裏沒有足够的"柴火"用以腐熟食物,人就會不想吃東西。囙此天氣越熱,人就越疲勞。有"苦夏"體質的人常常會給自己泡些人參茶補一補,能提神補氣。但還有一種更傳統的飲料,特別適合夏天喝,不僅生津解暑,還能止汗開胃,這就是酸梅湯。

本草原理

在碳酸飲料還沒盛行的年代,沿街叫賣的酸梅湯是三伏天裏最受歡迎的飲料。講究的攤主,除了用常規的烏梅、山楂、陳皮熬制酸梅湯外,還會撒上一點金黃色的幹桂花,然後把紫紅色的湯汁舀在瓷白的小碗裏遞給客人。在酷熱難耐的盛夏裏喝上一碗帶著花香的酸梅湯,不僅煩熱一掃而空,還能幫助人們預防中暑。

酸梅湯裏最重要的原料自然是烏梅,它是炮製過的梅樹果子。古詩裏說"梅花香自苦寒來",梅樹的特點便是非常耐寒。在冬季,天氣不僅冷且乾燥,所有的水都結成了冰,植物要汲取到水分非常困難。梅樹卻偏偏有這種本領,能在冰天雪地裏彙集起分量不多的津液,供給枝頭的梅花,可見它"生津潤燥"的能力很强。這是"梅"天然的特性。

本草功效

梅樹在夏季裏結出的果實,水分充足又酸甜可口,這就是梅子。以前有個叫"望梅止渴"的成語,說的是人們一想起酸酸的梅子嘴裡就忍不住冒出口水,可見梅的"酸"味尤甚。酸味食材本來就有收斂元氣,止汗生津的作用。當把酸味和甘味配合在一起,又可以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果,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酸甘化陰",滋養人體的陰分。此外,酸甜的酸梅湯喝完後,還可以幫助人體把外泄的津氣"收斂"住,就像把漏氣的輪胎用膠水糊上裂縫,氣外耗得少了,裏氣就會像氣球一樣充盈起來,人就不疲乏了,吃飯也有胃口,比用參湯補氣來得更快捷。

溫馨提示

"話說補土"精華集合

《善用本草養脾胃》及《妙用食材養脾胃》出版啦!

兩本套裝更優惠哦!

掃碼購書

專家介紹

盧傳堅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弟子,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人才培養對象,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銀屑病臨床與基礎研究創新團隊負責人。現任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副院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免疫學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免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銀屑病專委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銀屑病學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中醫藥學組組長等職務。

主持並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多項;主編出版專著20部(英文專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SCI收錄6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和軟件著作權共9項,國家中藥新藥臨床批件1項,中藥新藥研發成功轉讓2項,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共12項。曾榮獲"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南粵巾幗創新十傑""廣東省三八楷模榜樣"等稱號。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流派

執行編輯:朱海媚

稽核校對:何明坤

責任編輯:宋莉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