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沈括:我有多聰明,我就有多壞! 別怪我削尖腦袋往上爬,人之常情

原標題:沈括:我有多聰明,我就有多壞! 別怪我削尖腦袋往上爬,人之常情

說到北宋著名的科學家沈括,我相信大多數人只知道他的代表作《夢溪筆談》,可能也只是知道其書名和人名而已,其它的概不知道!

今天我要是的可能會顛覆你對沈括的認知,我們看看沈括背後不為人知的事情!

沈括,字存中,杭州錢塘人,他從小就聰明好學,家境也不錯,十四歲時就讀完了家中的各種藏書。 他的興趣愛好非常的廣泛,什麼四書五經,醫藥,軍事,人文地理等等,都是他的愛好範圍!

比如很小的時候他讀白居易的

《大林寺桃花》,其中有一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於是他就疑問,為什麼別的地方桃花開盡了,而山上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這是什麼原因呢?

配圖-1

小小年紀的他就上山實地考察,到了山上他才發現,山下已經是豔陽高照,氣溫回升,山上則還是乍暖還寒,一股涼風吹來,瑟瑟發抖! 原來是山上和山下的氣溫相差很大導致花開時間推遲了

嘉佑八年,沈括考中了進士,先後官授揚州司理參軍(

掌本州訟獄勘鞫之事,相當於司法檢察官

),後來調入京師編校

昭文館書籍,參與詳訂渾天儀,研究天文曆法,這跨度有點大,完全是跨領域借調!

到了熙寧2年,宋神宗開始任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幅宰相),王安石開始了他的B法之路。 沈括看到了機會,

於是他開始拍王安石的馬屁,支持他的B法,想讓王安石提攜一下自己。

宋神宗想委任沈括主持保甲法的實施,但是王安石發現沈括其人,巧言令色,諂媚不實的性格,向宋神宗說:

"沈括壬人,不可親近",

神宗才放弃這個想法。

王安石知道沈括是一個人才,正值當時人才緊缺,怎麼用沈括是一個問題!

於是王安石决定用沈括的長處,那就是他不是理工科比較厲害嘛,那就用沈括來管理

汴河水利(相當於河段河長,監管水利利用、河汛、乾旱、河堤安全、河道疏通等等),沒想到沈括還真是個人才,他親自勘察汴河八百裏河段,他發現兩岸鹽鹼地可以利用,於是把黃河中的淤泥挖起來,覆蓋到鹽鹼地,這樣一來,疏通了河道, 還新增了一萬七千多傾的良田。

配圖-2

蘇軾被他害慘了,就因為沈括打小報告!

我們知道蘇軾和王安石兩人之間不和,王安石升官之後就排擠蘇軾,蘇軾被貶為杭州通判,為沈括個蘇軾在崇文館時,是同事關係,這都是相互認識的人!

這不沈括因為治河有功,升官了,昇為

集賢校理,奉詔詳定三司令敕! 隨後皇帝任他為兩浙路察訪使,相當於欽差大臣,巡視江南地區! 在他上任之前,神宗找到沈括談話說到:

"蘇軾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

大概意思是蘇軾其實是個有才的人,只是我用了王安石,不得不委屈蘇軾,你到杭州幫我慰問一下他,不要給他找茬!

沈括屁顛屁顛地到了杭州,也得到了蘇軾的熱情款待,本來人家好心好意地接待你,你是不是得感謝? 但是沈括沒有,他算計蘇軾,他怎麼算計蘇軾呢!

他讓蘇軾寫詩並且寫下了美其名曰作紀念! 其中有一首

《咏檜》中有兩句:

"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

這時沈括拿著這兩句詩句作文章,想陷害蘇軾,跑到皇帝面前說,你看他寫的什麼? 皇帝飛龍在天,他卻要到九泉之下尋龍,他是不是想咒皇帝早S呀?

還好皇帝這次沒有相信沈括的栽贓陷害,只是打了個哈哈過去了!

但是這只是開頭,後來有個叫

王珪的諫官

效仿沈括之行,在元豐二年,蘇軾調任湖州知州,蘇軾給皇帝寫了一封

《湖州謝上錶》,其實只是例行公事,謝恩錶而已!

配圖-3

其中就有幾句:

"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王珪抓住這幾句,彈劾蘇軾

"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這個帽子可真是扣得大了,蘇軾就因為這幾句話,被貶黃州團練!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字Y"烏台詩案"。

沈括還是一個外交人才,就因為他懂天文地理

熙寧八年,宋遼之間的邊境發生了衝突,但是兩國國界上有一座山叫做"黃嵬山",於是遼國就要求以這座山為界! 但是根據《澶淵之盟》並非如此! 於是朝廷就派出了沈括,跟遼國使節談判! 因為沈括的地理知識非常豐富,他爭論到:

根據《澶淵之盟》兩國國界為白溝河,而黃嵬山在白溝河以南,所以不是遼國的地界,遼使被他說的啞口無言!

沈括還發明了一種量測地圖的方法叫做"飛鳥圖"製作地圖的方法,就是用鳥來幫自己量測地圖,相當於今天的航拍科技! 可見他確實聰明過人!

沈括反復無常,迎合時局,被識破!

熙寧九年,王安石請辭,吳充替代王安石成為B法主力,但是吳充並不完全贊同王安石的做法,他的主張跟王安石的主張有很大的差异!

此時的沈括是主理財政的三司使,於是他又想巴結

吳充,為自己謀得更多的利益! 就向吳充說王安石的主張如何的不好,如何的不便和不妥!

沒想到這個事情讓禦史

蔡確知道了,蔡確就向皇帝彈劾沈括,說他反復無常,之前支持王安石,現在支持吳充,是一個X人的作為!

配圖-4

這一次沈括直接被貶為宣州知州,期間皇帝還想召回沈括,但是蔡確堅持自己的看法:

"反復無常,附會大臣,被貶不足一年,不宜擢升",

沈括為自己兩面三刀的投機性格付出了代價!

書生從武,鹹魚翻身,秉性難改,終嘗惡果!

說沈括是人才,還真是人才,他能文能武,非常厲害,這樣的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智商!

元豐三年,沈括調任延州知州,

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

恰逢西夏入侵之時,沈括的才能又得到了皇帝的認可! 這次要用沈括的軍事才能! 可能你會奇怪沈括不是一個書生嘛! 他哪來的什麼軍事才能呢?

這你就太小看沈括了,他幾年前任視河北西路

察訪使

就對防務和武器有了深入的研究! 還寫成了《

修城法式條約

》、《邊州陣法》。 這次他到延州,就是對付西夏的入侵的! 在他的指揮下,打敗了西夏十萬兵馬入侵! 收復了米脂、

細浮圖、吳堡、義合、塞門、葭蘆等地!

但是他始終改不了那種算計別人的習慣,這不皇帝派徐禧替代沈括鎮守延州!

配圖-5

徐禧也有點剛愎自用,新官上任三把火,他首先就推翻了沈括的築造烏延城的做法! 他要有自己的主張,修永樂城!

這時沈括看出了修永樂城的後果是一定會帶來災難,不符合軍事防禦的要求! 但是沈括不點破,他一味地奉承徐禧,說你這個好呀! 就這樣幹,肯定能行!

結果是西夏大舉入侵,永樂城抵禦不了西夏攻城的步伐! 導致了宋軍大敗!

皇帝肯定要算帳的,這一算下來,什麼責任都在徐禧頭上,沈括給甩得一乾二淨! 這種X人的性情又體現得淋漓盡致! 最後是徐禧殺頭,沈括因為沒有人幫他求情而被貶為均州團練副使!

從此往後,沈括退出了政治舞臺! 這也告訴我們,做人多留三分地,往後自有人幫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