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診室|夏季調養從舒肝清肺補氣做起
admin
2021-07-21 19:40:14
0

原標題:林琳診室|夏季調養從舒肝清肺補氣做起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呼吸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

林琳診室開欄語本欄目是廣東省中醫院呼吸科大科主任、學科帶頭人林琳教授帶領呼吸科大科團隊開辦的專刊欄目,致力於中醫體質平衡、保健養生和呼吸系統常見病疑難病的預防治療調理,將介紹陰平陽秘健康生活知識,日常保健技巧,養肺護肺常識,並介紹肺部結節,肺癌,間質性肺病,慢阻肺,哮喘,支氣管擴張,各種病毒和細菌性肺炎,急、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等各類呼吸疾病的預防、治療、日常調理及肺康復。

氣鬱、濕熱、氣虛體質是肺結節人群最常見的三種體質。在炎炎夏日裡,除了防暑祛暑外,在吃的方面,這三種體質的人群也要講究得當。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夏天消耗人體大量的陽氣,人體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故夏季飲食養生格外重要,尤應注意清淡飲食。下麵從氣鬱、濕熱、氣虛體質各自的特點和飲食調理方法展開說說。

氣鬱體質

氣鬱體質氣鬱體質

  • 什麼是氣鬱體質呢?

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特別容易鬱悶,總是感覺不開心;睡眠品質很差,如很早醒來,就再也睡不著了,入睡後稍有動靜就能察覺,稍有不順心的事就徹夜難眠、整夜做夢,醒來時覺得很累;遇到陰雨連綿的下雨天,心情也容易變壞。在日常生活中常有這些表現的患者,很有可能就是氣鬱體質人群的一員。

  • 為什麼長肺結節的人很多是氣鬱體質?

一個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比如家庭、生活、工作或者人際關係等方面遭受挫折,長期得不到排解,鬱悶在心,會引起情志不舒。長期情志不舒,可導致氣機運行不暢、氣聚結於體內時,便形成"氣鬱",而氣鬱在肺部,體內的毒邪就堆積在肺,就形成肺結節。

  • 我是氣鬱體質的患者,夏季飲食要注意什麼呢?

氣鬱體質的患者,應少食收斂、酸澀之物,如泡菜、石榴、青梅、楊梅、陽桃、酸棗、李子等,酸味之物有收斂的作用,可能加重體內氣機阻滯。雖然天氣炎熱,切記不可貪涼,過食冰冷食品,如雪糕、冰淇淋、冰凍飲料等。同時夏季消化能力弱,有意識地少食高油高糖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腸的負擔。

A.肉類,應該選擇性平或者偏凉的,如猪肉、兔肉、鹅肉、鴨肉、甲魚、海參、淡菜、牡蠣等。

B.蔬菜,可以多吃一些胡蘿蔔、香菇、蘑菇、蕃茄、洋葱、香菜、黃花菜、海帶等,它們具有行氣、解鬱的作用。

C.閒暇時,可喝一杯花茶,放鬆一下心情。可選擇綠梅花、玫瑰花、萊莉花、桃花、月季花等。

D.做菜煲湯時,也可適當加入一些養肝血、行氣解鬱的中藥,如陳皮、佛手、香櫞等。

濕熱體質

  • 什麼是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的患者典型表現為面部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幹,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也很容易心煩氣燥。

  • 濕熱體質的人為什麼容易長肺結節?

嶺南地區濕熱體質的人群較多,這可能與嶺南地區高溫多雨,易釀生濕熱有關,且現時老百姓生活相對富裕,常吃高油高糖的飲食,容易導致濕熱內生。濕熱之邪聚於肺部,阻滯氣機,就形成肺結節。

  • 濕熱體質的患者夏季飲食要注意什麼?

濕熱體質的患者要注意不嗜烟酒,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儘量少吃大熱、大補的食物,比如辣椒、酒、羊肉、狗肉等。不暴飲暴食。夏天適合食用清利化濕的食品,如綠茶、花茶、綠豆、冬瓜、絲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土茯苓、荷葉、綿茵陳、木棉花、白茅根及西瓜皮等。綠豆是濕熱體質人群的天然良藥,其味甘,性凉,入心經、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的功效。百合綠豆湯能預防和治療中暑,正適宜濕熱體質者夏季飲用。

氣虛體質

  • 什麼是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在平常生活中會容易表現出氣短乏力,例如,和別人爬同樣層數的樓,自己就比別人容易氣喘吁吁,平時捏捏自己的肉,就覺得捏起來特別鬆軟,而且講話的聲音低弱,總是感到自己上氣不接下氣,氣不够用,同時容易出汗,只要體力勞動的强度大就容易累,防禦能力下降,人很容易感冒。

  • 氣虛為何容易長肺結節?

在之前的專欄中我們說到,"邪之所凑,其氣必虛",發生病變的地方是虛弱的位置,肺氣虛弱了,外來和體內的邪毒就在這裡堆集,肺結節就產生了。肺結節的患者中氣虛體質不在少數。

  • 氣虛體質的人如何通過飲食調養身體?

氣虛的患者夏季不可貪涼,要少食生冷、性凉的食物,如西瓜、香瓜、水梨、香蕉、黃瓜、苦瓜、空心菜、笈白、笋等。也不可過食滋膩補品,如阿膠、花膠、猪蹄等,因為氣虛的患者消化功能本來就弱,過食滋膩補品只會進一步加重脾胃的負擔,耗損脾胃之氣。

A.肉類方面,適宜吃烏雞、兔肉、雞肉、鵪鶉、猪肚、鰱魚、鯽魚、泥鰍、銀魚、青魚等。

B.蔬菜方面,可以多吃山藥、胡蘿蔔、馬鈴薯、香菇、草菇、平菇、菜花等。

C.可以多吃些穀類,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如粳米、玉米、小米、燕麥、小麥、大麥、黃豆、豌豆等。

D.煮粥熬湯,可加入太子參、黃芪、白術、人參、西洋參、蜂蜜、大棗、山藥、龍眼肉、蓮子、薏苡仁、芡實、黨參、白扁豆等益氣健脾的中藥材,對氣虛體質的人能起到很好的益氣效果。

林琳教授談到,不同體質的人有不同的飲食調理方案,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夏季調攝應季的食物為優選。夏季人體陽氣浮越向上向外,這時候不適合過食生冷寒凉、或長時間空調環節,這樣會引體內的氣向下向內。也不宜大汗大動,正氣過度耗散。春生夏長,夏季應適度多些活動,天上人相應,有助陽氣生髮,起到春夏養陽的作用。

【醫學指導】

林琳

主任醫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學術帶頭人,國醫大師周仲瑛、洪廣祥、晁恩祥教授學術繼承人。廣東省名中醫劉偉勝教授學術繼承人。現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熱病分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副主委,世中聯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擅長: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科學研究,擅長中西結合治療哮喘、肺部炎症、支氣管擴張、慢阻肺、肺癌、肺部結節、各種原因的急慢性咳嗽、間質性肺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擅長呼吸系統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肺康復治療科技。️擅長運用中醫藥辨證治療各種疑難雜症。️擅長體質平衡健康調理。

牽頭製定《慢阻肺中醫肺康複指南》和《中成藥治療成人流行性感冒臨床應用指南》。參與製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診療指南(2011版)》《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等多項行業指南。獲首届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全國和廣東省五一勞動獎、全國和廣東省三八楷模,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南粵巾幗十傑、廣東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廣東省傑出女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主編出版專著6部,發明專利4項。科研成果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