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是一種發病率非常高的消化道癌症,發生在直腸和結腸部位,40歲以上的男性人群,為腸癌的主要發病人群。近些年來,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與早期症狀被患者忽視有關。
所以說,腸癌的早期症狀發現特別重要。一旦患有腸癌,如果患者稍加用心觀察,就會發現在排便時出現4種異常現象。
下麵,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希望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腸癌早期排便會出現哪些异常?
一、膿液大便或便血
患有腸癌之後,患者在排便的時候,會出現大便中會有一些膿液的現象。腫瘤在腸道內生長的時候,自身表皮組織會出現一些脫落。
這些脫落物就會隨著大便排出體外,那麼患者的大便當中,就會出現一些膿性的物質。
除此以外,患者在排便的時候,還會出現便中帶有血液的現象,這是因為腫瘤自身出現破裂以及出血導致的。
而且腫瘤會使得腸道黏膜發生一些損傷,從而引起出血現象。患者在排便的時候,就會出現大便中混有血液的情况。另外,這些血液會在腸道中被氧化,導致患者排出黑色糞便。
二、大便形狀改變
腫瘤在腸道內生長的時候,會造成腸管狹窄。那麼患者在排便的時候,就會出現排便非常費勁的現象,而且大便也會變得特別的細。
另外,如果腫瘤生長的速度比較快,會使得腸腔受到堵塞,使大便無法正常通過,從而導致肛門停止排氣與排便。這是一種腸梗阻現象,如果症狀嚴重,會導致腸管脹破,從而出現腸穿孔的危險情况。
三、經常性腹瀉
患有大腸癌的時候,有不少患者會出現經常腹瀉的情况。腹瀉的次數比較多,而且與飲食因素無關。
腸道出現癌細胞的時候,腸道功能受到影響,使患者的消化功能下降,就很容易出現一系列的腹部不適現象,比如說腹脹、腹痛以及嚴重腹瀉。另外,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的情况。
四、排便無規律
這也是患有腸癌之後一個特別明顯的症狀表現,患者會出現一日內多次排便的現象。排便時,還會出現裡急後重的情况。
另外,即使患者一天多次排便,在每次排便之後,仍舊會出現非常明顯的便意。這是因為腸道中癌細胞刺激到了腸黏膜,引起患者出現明顯的排便反射導致。
總而言之,一旦腸道內出現癌細胞,患者在排便時會出現以上4種症狀表現。並且患者還會經常出現莫名的腹脹、腹痛,以及食欲下降、噁心、身體乏力等一系列症狀表現。
一旦出現這些問題,必須快速前往正規醫院就診。腸癌如果在早期及時治療,5年的生存率能够達到90%。
一旦出現轉移,只能通過綜合治療方法,達到儘量延長患者生命的目的,對患者健康和生命危害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