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0211/ae86bb5bcc4a45a5943f0f49c6bfa49d.jpeg "/>
開欄語:
"動-定序貫範氏八法"是範冠傑教授開創性提出的中醫理論。 團隊多年的研究及實踐,成書《哲學中醫—"動-定序貫範氏八法"與中醫臨床思維》,運用哲學來解讀中醫,通過中醫來驗證哲學。 通過本專欄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讓中醫從業者開拓思維,提高臨床水准。 span>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大科主任,學術帶頭人範冠傑
<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trong>引言
肥胖現時在全世界呈流行趨勢。 span>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定義為可能導致健康損害的异常或過多的脂肪堆積,其病因未明,被認為是包括遺傳和環境因素在內的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span>肥胖既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壓、中風和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被WHO列為導致疾病負擔的十大危險因素之一。 span>
範冠傑教授認為在同一疾病,由於不同發病階段和個體反應,會產生不同的病理機制,囙此,< strong>論治時不僅要觀察局部的病證,還要看整體乃至於人與自然界的聯系,才能把握疾病的本質。 範冠傑教授運用"動-定序貫範氏八法"理論治療肥胖病,臨床治療屢獲奇效,拭看以下病例。 span>
< strong>案例舉隅
張某,女,23歲。 初診日期:2016年5月14日。 span>
【初診情况】 span>
主訴: 體重增加10年餘。 span>
患者於2003年起體重逐漸新增,現患者體型肥胖,體重90kg,身高165cm,一直未重視及就診治療,近期覺肥胖影響自身形象,特來就診。 span>
診時症見: 神志清,易覺疲累,納佳,運動較少,平素工作緊張,性情急躁,近期月經不調,經期不定,月經色暗且夾有血塊,二便調。 舌偏暗,苔黃膩,脈弦滑。 span>
查體: 體重90kg,身高165cm,BMI:33.09kg/m 2,腹圍98cm。 span>
辨證: 肝鬱脾虛,濕熱瘀阻
治則: 疏肝健脾,清熱祛濕活血
處方: 柴胡10g,白芍15g,薄荷10g(後下),牡丹皮15g,五指毛桃15g,白術10g,蒼術10g,薏苡仁30g,車前草30g,茵陳30g,丹參15g,澤蘭15g,莪術10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劑,共7劑。 此外,加强生活方式宣教。 span>
【隨診過程】 span>
二診: 2016年5月21日,患者服上藥1周,患者體重即减少2.7kg。 時有饑餓感,但能控制不加餐,藥已對症,效不更方,繼服2周。 span>
三診: 2016年5月28日,患者體重共減輕6.5kg,自訴感覺輕鬆,疲乏感減輕,食欲减少,食多反覺不適,舌暗紅,苔黃厚膩,脈弦滑。 範冠傑教授予調整中藥,加用布渣葉30g、荷葉10g祛濕消脂輕身。 span>
後續患者一直在範冠傑教授門診調理,服用中藥3個月時,患者體重共減輕10kg,進食較治療前减少約一半食量,但不覺有饑餓感,訴精神可,無疲勞感。 近期隨訪,患者現時體重穩定在70kg,體重基本達標,月經規律。 span>
按語
肥胖患者,除予藥物,更重要的是對其進行宣教,範冠傑教授常言"醫生、藥物都靠不住,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每每叮囑患者,少進食,多運動,只要在最難熬的時間堅持住了,便於往後自覺輕鬆舒適。 span>
範冠傑教授臨證施治肥胖,在病因上,更加強調飲食肥甘厚味、情志不暢、久坐少動等因素;< strong>在病機上,認為由於社會的發展變遷,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及體質的改變,"脾虛痰濕"並非肥胖病唯一病機,跳出了傳統醫家論治肥胖動輒言必"脾虛痰濕"、治以"健脾祛濕"之窠臼; 在用藥上,範冠傑教授動態把握覈心病機,靈活選用與主證相對應的藥串或靈活加减化裁整方,不拘泥於經方、成方。 span>
該青年女性患者平素工作緊張,性情急躁,易覺疲累,運動較少,並有近期月經不調,經期不定,脈弦,可推測患者乃肝鬱而至脾更虛,肝木乘脾也,健脾更需運脾。 再有月經色暗且夾有血塊,舌質偏暗,可推測患者兼夾有血瘀證。 囙此,綜合患者形體、飲食習慣、心理及舌脈進行分析,其辨證當為肝鬱脾虛,濕熱瘀阻,認為脾肝功能失調在本病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span>
治法從脾、肝論治,運用"動-定序貫範氏八法"辨治肥胖病的主要藥串,如疏肝行氣藥串:柴胡、白芍、薄荷、牡丹皮; 健脾益氣藥對:五指毛桃、白術; 清熱化濕藥串:蒼術、薏苡仁、車前草、茵陳; 配合活血化瘀藥串:丹參、澤蘭、莪術。 經過前期一周治療初見成效,繼續根據患者症狀及舌脈的變化靈活辨證,並關注患者的情志因素,減輕肥胖病患者心理壓力。 span>
綜上所述,本案肥胖患者胖在身上,虛在脾上,病比特在於肝脾兩髒,病機為肝木克土,範冠傑教授治療上從肝論治,通過調暢氣機從而促進脾土運化,治療上抓住了覈心病機,辨證施藥,最後取得滿意療效。 span>
醫學指導:範冠傑,省級名中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指導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等糖尿病併發症,以及甲亢、甲减、甲狀腺結節、亞甲炎等甲狀腺疾病、痛風、肥胖、高脂血症等內分泌代謝疾病。 span>
出診時間 |
出診地點 |
週二下午(13:30-16:00 ) |
大德路總院 |
週四下午(13:30-15:30 ) |
芳村醫院 |
周日下午(13:30-15:00 ) |
固生堂門診部 |
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廣州市大德路111 號 |
|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廣州市湧岸街36 號 |
|
固生堂悅心門診部:廣州市越秀區長堤大馬路99 號中庸金寓4 樓 |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哲學中醫—"動-定序貫範氏八法"與中醫臨床思維》一書,就是運用古今中外各種主流的哲學思維方式,探討中醫理論的重塑和構建,是中醫理論突破的全新嘗試,也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鮮活範例。 《哲學中醫》理論來源於臨床,又高於臨床,並指導臨床運用,本書系統闡述了範冠傑教授的臨床醫學思想,也是範教授臨床經驗之總結。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羅露露
執行編輯:劉文婷
稽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