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尤佳育兒堂|三伏溫補,龍眼當屬,這樣給孩子吃,還能健脾養心
admin
2021-07-27 21:03:13
0

原標題:許尤佳育兒堂|三伏溫補,龍眼當屬,這樣給孩子吃,還能健脾養心

荔枝季已過,緊接著到來的便是一年一度的龍眼季。

說起龍眼,大家一定不陌生,薄薄的果殼包裹著晶瑩剔透的果肉,吃上一口,香甜的口感便縈繞在口中。

有些家長可能不知道,龍眼一身都是寶,除了龍眼肉,龍眼的其他部位也具有藥用功效。

該如何物盡其用,給到孩子對證的保健調補?

此外,有些家長在給孩子吃龍眼的時候也會有所顧慮:

龍眼是溫性的,給孩子吃會不會很容易熱氣、生濕呢?

為了解答家長的種種問題,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期夏季龍眼使用指南吧。

1

夏季吃龍眼

補心脾、益氣血

龍眼味甘、性溫,歸心、脾經,具有開胃、養血益脾、補心安神、補虛長智的功效。

龍眼原產於中國南部地區,與荔枝、香蕉、鳳梨被統稱為華南四大珍果。

《本草綱目》中曾經記載:"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蓋荔枝性熱,而龍眼性和平也"。

龍眼雖然也是溫性的,但其溫熱之性比荔枝要更溫和些。吃荔枝容易"熱氣上火"的孩子,可以嘗試吃龍眼,可能更適合。

給孩子食用新鮮龍眼也是要注意量的,最好是每天不超過5顆,每次吃龍眼至少要間隔2天。

而且,龍眼畢竟糖分高,購買龍眼的時候,顧及到其他家人的食用量,也不宜成箱成箱買,全家人都應該適量為宜。

龍眼全身是寶,龍眼肉、龍眼殼、龍眼核也具有藥用功效:

龍眼肉(桂圓)

新鮮龍眼肉烘乾,即為我們常稱的"桂圓"。桂圓性溫、味甘,入脾、心、肝三經,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是名副其實的夏季補益果。

桂圓可以補脾氣,養心血而安神,如果孩子因為思慮過度或者學習壓力過大引起了失眠、健忘、驚悸怔忡等症狀時,用桂圓煮粥、煲湯,是非常不錯的保健食療。

龍眼殼

龍眼殼性溫、味甘,歸肺經,具有祛風散邪的功效。《本草再新》中記載龍眼殼:"治心虛頭暈,散邪祛風,聰耳明目。"

夏季孩子常吹風扇、空調,如果孩子的頭面部吹了風,就容易導致風邪侵體,引起頭痛、頭暈。

這時,可以取10g龍眼殼,下鍋加約2碗水,大火燒開後小火煮20分鐘。孩子服下後,可以緩解頭疼、頭暈的症狀。

龍眼核

龍眼核味微苦、澀,性平,歸肝、脾、膀胱經,具有行氣散結、止血止痛、止瀉燥濕等功效。

夏季濕氣重,可以用5g左右的龍眼核泡水喝,可以利水滲濕,如果孩子大便溏稀、黏廁所,小便淋漓不盡、次數多,這個小方就很適合。

2

補氣養血

用好2個桂圓食療方

前面說到龍眼曬乾後,成為桂圓。在給孩子溫補的時候,桂圓比龍眼要更適合在食療方中給孩子對證服用。

順便也提醒一句,幹制的桂圓糖份很高,不建議將桂圓幹作為零食讓孩子直接食用。相比之下,孩子更適合吃無花果幹作為健康小零食。

而桂圓,最好用來泡水或煮湯給孩子服用。以下這兩道方,最近可以用上了:

日常保健:桂圓紅棗茶

如果孩子體虛,存在氣血不足、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現象時,就可以用桂圓幹和紅棗給孩子泡水喝,為孩子補補氣血。

桂圓紅棗茶的功效和薑棗茶類似,可以交替著給孩子喝。如果孩子不喜歡薑味的,也可以用桂圓紅棗茶代替。

許尤佳育兒堂·食療方

桂圓紅棗茶

資料:桂圓幹10g,去核紅棗2枚,糖適量。

做法:鍋內注水約2碗,放入桂圓幹和紅棗,蓋上蓋,小火煮20分鐘即可。可用少量糖調味飲用。每週2次。

功效:氣血雙補,養心健脾。

適用年齡:3歲以上消化好、無病痛、無熱證時對證、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補氣養心:銀耳龍眼鵪鶉蛋湯

現在的孩子普遍學習壓力較大,容易損耗氣血,精神狀態不好,容易疲憊,就會嚴重影響學習效率。

此時就可以給孩子喝一點銀耳龍眼鵪鶉湯,為孩子養氣血、健脾養心、安神益智。

許尤佳育兒堂·食療方

銀耳龍眼鵪鶉蛋湯

資料:桂圓肉8g,銀耳8g,去芯蓮子8g,鵪鶉蛋3只,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泡發洗淨,鵪鶉蛋煮熟去殼備用;鍋內加約3碗水煮沸,加入桂圓、銀耳、蓮子,煮至食材軟熟後加入冰糖和鵪鶉蛋,再次煮沸後即可,溫服,飲湯吃蛋。每週不超過2次。

功效:健脾養心,補氣養血,益智安神。

適用年齡:3歲以上消化好、無病痛時少量多次分食,蠶豆病可飲用。

有些家長反映,孩子吃龍眼會上火。

還是那句話,孩子本身就是兒為虛寒的,理論上應當適合吃偏溫的水果食物溫補。只要孩子本身身體狀況良好、吃的量適合,一般就不會熱氣上火。

不止是吃龍眼,給孩子溫補,建議先檢查孩子的口氣、大便、舌苔、睡眠是否正常,如果孩子存在積食,先不要給孩子吃龍眼,並及時配合素食、服用新三星湯消食導滯,平時的飲食也要更清淡。

除此之外,孩子如果舌頭比較紅、很容易口幹口渴,喉嚨腫痛,有熱氣引起的口腔潰瘍、麥粒腫等等,都暫時不建議溫補。

只有消化好、無病痛、無熱證,再對證適量服用相關食物、食療方,才能起到最佳的補益效果。

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公眾號

執行編輯:盧悅明

稽核校對:何明坤

責任編輯:宋莉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