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那些熬過了西洋速食的衝擊波,並頂過了網紅餐廳的槍林彈雨而依舊能堅持突破而立的老店,真是不容易。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家店,不僅是個三十年的老店,而且還在開店期間換了四個地方,就算如此,他家的老食客還依舊跟著他的步伐。
這家店的老闆姓孔,是原來大崗劉村人,今年50多歲,這個"崗劉砂鍋"店名來源正是他們的村名。
這家老店最初只是老百花街邊上的一個小攤,當時只有幾張小桌子、一個小煤火。後來百花街整改,孔老闆就把小店搬到了金海龜電影院門口,那時候店面不大,但生意極好,當時男男女女下班,到這裡來一份砂鍋成了最時尚的事。
再後來就挪到了原來的中原文化宮附近,那時候棉紡廠的效益好,每當發薪水的時候,工人的口袋充實起來,當然也想提高生活質量,家家戶戶基本上都不在家做飯了,拖家帶口到這兒吃,天天爆滿。
三十多年挪了四個地方,老闆從一個小夥走到了老成持重,曾經的砂鍋攤變成了正南齊北的砂鍋店。無論位置怎麼變,都絲毫沒有影響西區吃貨們的熱情,到底有什麼秘訣呢?
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
1.始終如一的人情味
老闆和客人說話眼裡一直充滿了笑容,有些吃了30年的老顧客,以前喊"叔叔",現在都是"哥、哥"的叫,弄著弄著都錯輩了。不過說笑歸說笑,這些"忠實"老顧客,現在和老闆都處成了朋友。
每天淩晨五點就要開始備菜,晚上十一點關門回家休息,如果沒有特殊情况,一年365天都不會關門,老闆說,只要人情味不變,味道就不會變。
老闆做生意這幾十年,積累下的朋友也是滿鄭州到處都是,但凡是鄭州老棉紡廠的職工都沒有不認識的。
2.多種口味任選
店面主營的是老式砂鍋,品種有十幾種,還能根據食客要求靈活搭配,每種砂鍋都配上青菜、豆腐、粉條、豆腐絲,用高湯燉制,是最原始的做法。另外還有多種熱菜,幹鍋和許多精品小炒。
起鍋時撒上一把香菜,趁著還未落滾趕緊上桌,給顧客最原始的味道,如果問我是什麼味道,其實就是家的味道。
首先不得不誇一下砂鍋酥肉,端上來的時候,滿滿一鍋酥肉,肉的紋理感配著煮得軟爛的面皮,口感絕對堪比甜蜜戀愛,非常滿足。
然後就是店裡的什錦砂鍋,它好像就是為了滿足貪吃的小饞鬼而存在的,裡面有多種配菜,酥肉、蓮夾、排骨、雞塊、丸子,每一種都是吃貨最愛,讓你一次吃過癮。
砂鍋裡面的丸子是用猪肉和蔬菜拌的餡,在砂鍋湯裏煮到入味卻又不塌,每一顆都吸滿鮮美的湯。
總之,匆匆三十年的時光,一切都變化得太快了!唯獨這家店,三十多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做最純正的美味,傳承著我們關於老鄭州的記憶。
這份小小的砂鍋,蘊含著無數西郊少年的童年,還有街坊鄰居的記憶。這家店已經在無數鄭州人的心裡紮下了深根。
鄭州發展日新月异,現在還能吃到那些逐漸遠去而又熟悉的味道,不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嗎?這些無法替代的老鄭州味道溫暖了一代又一代鄭州人,希望他們能將這種味道傳承下去!
你還知道哪些鄭州老店?歡迎評論區留言。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吃點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