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種功能,如分泌膽汁、合成蛋白、分解毒素等,時刻保護著身體健康,所以有"健康大管家"的稱呼。
據研究,大部分年齡相關的生物學功能在30歲前達到高峰,此後逐漸呈線性衰退趨勢。
特別是肝臟器官,在有壓力時,這種衰退是很嚴重的,壓力的來源主要是日常習慣、飲食和環境。
醫生提醒:3個習慣"傷肝不淺",趁早改掉
1.酗酒
據研究,喝酒最傷肝,嚴格規定要一點酒不碰,但很難有人做到。
肝臟稱為人體"清毒官",而酒精中的乙醇會被肝臟代謝成有毒的乙醛,乙醛過多會加重肝臟解毒負擔,引發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甚至細胞癌變。
這就是為何飲酒過量會導致酒精中毒的原因,想肝健康,就要戒酒。
2.暴飲暴食
肝代謝需要脂肪來供給能量,但高脂食物過多,會使肝臟脂肪堆積,造成脂肪肝。醫學研究,日常存在暴飲暴食習慣,會使大量脂肪存於肝內,導致肝細胞代謝負擔加重,引發肝臟細胞肝細胞壞死、再生障礙,新增肝臟患病風險。
3.愛發脾氣
七情不可為過,過激會損傷臟器,中醫上常說"怒傷肝"。
肝病患者應該有穩定的情緒、開闊的胸襟,不要遇到就暴跳如雷,過分喜怒、情緒起伏波動過大,會使機體分泌出神經毒素"兒茶酚胺"。
造成肝臟器官機能調節的障礙,導致肝氣鬱結,不利於肝病患者康復治療。
肝病患者經常表現出的2種症狀,望自查,若占其一,儘早做肝檢查
1.乏力
作為辦公室人員,卻整日感覺身體疲乏,可能是肝不好了。
經臨床證實,膽鹼酯酶是一種人體必需的物質,主要由肝臟合成。
在肝臟功能下降之後,膽鹼酯酶的數量會减少,特別是連接肌肉和神經(尤其是運動神經)之間的數量,最終導致身體乏力、疲憊。
2.异常出血
根據醫學研究資料顯示,大多數肝癌患者早期以流鼻血為主,特別是夜間睡眠,會出現一些异常出血現象,而且此現象多發。
出現流鼻血這種症狀的原因,主要是肝臟炎症、受損,導致凝血因數合成困難,還有一部分患者是消化道出血,若占其一,建議儘早做檢查。
每日堅持做好2事,遠離肝病"變容易"
1.充足休息
肝臟是人體"血海",這是因人體躺臥時,血液帶著足够的營養和氧氣回歸肝臟,幫助肝臟快速代謝有害垃圾、毒素等物質。
研究表明,尤其晚上11點~淩晨2點間,是肝臟"排毒黃金期",長期熬夜會錯過肝臟休息的時間,導致大量毒素積聚在肝內,"熬"出肝病。
2.定時體檢
由於肝無痛感神經,前期得了肝病不太容易被發現,若是定期檢查能很好的起到防範作用。
一旦肝臟出現問題,後果將不堪設想,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多瞭解護肝知識、補充益肝營養外,一定要定期進行體檢。
可以一定程度上預防肝病惡向發展,這算是一種"保險",儘早發現肝臟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