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血壓進行細分,還真分為良性高血壓和惡性高血壓。但跟良、惡性腫瘤不一樣,良性高血壓並不良性。
先來看下高血壓的分類
高血壓分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
簡單地理解:
原發性高血壓就是原因未明的、主要表現為血壓升高的全身性疾病。約占高血壓中的90%~95%。
繼發性高血壓是指患有某些疾病時,因該疾病而引起的血壓升高。這類高血壓較少見,約占高血壓中的5%~10%。
如圖:
在原發性高血壓中,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高血壓病,約95%的是良性高血壓。而惡性高血壓多見於青少年,病變發展迅速、併發症出現較早。此外,部分良性高血壓也可惡化成惡性高血壓。
良性高血壓並不良性
良性腫瘤一般在切除後可達痊癒,而高血壓,無論良性還是惡性,現時均無法根治。說良性高血壓並不良性,除了上一點外,重要的還是它能傷人於無形。
因為良性高血壓又叫緩進性高血壓,從發病到它的"硬終點"(心腦血管事件),即心肌梗死、腦卒中以及心血管病死亡,期間病程長,行程緩慢,可達十餘年或數十年。
一個差不多是共同的特點:
在進入高血壓中晚期的人群,往往不清楚自己身患高血壓多少年了!
也許會聽到他們說,好多年前曾量測到血壓高,但後來又不高了,之後就一直再沒有關注過血壓了。
這就是良性高血壓的危害,能悄無聲息地改變血管、相應靶器官,到出現病變時,症狀才明顯的表現出來。
良性高血壓,其病程進展分3期
一期:功能紊亂期
為早期,此期是血壓波動性升高,系血管間歇性痙攣收縮所致。當痙攣解除後,血壓可恢復正常水准。此期血管本身沒有發生質的改變,身體症狀也不明顯,最容易被忽視。
二期:動脈血管病變期
過渡到此期,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硬化後的血管管壁變厚、管腔狹窄,部分細動脈管腔甚至發生閉塞。此期出現明顯的血壓升高,失去波動性,往往需服降壓藥物控制。
三、內臟病變期
硬化後的血管由於管腔狹窄,血流量通過則會减少,相應器官出現缺血,則發生臟器缺血性病變,最容易出現病變的器官有心臟、腎臟、腦、眼睛視網膜。
高血壓治療的目的
居於現時醫學水准,高血壓治療的目的在於與其"和平共處",通過控制血壓來减少上述靶器官的損害及其相關的事件和死亡。
有臨床試驗結果顯示:
將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在合適的水准(140/90mmHg或以下)並長期維持,可以减少心腦血管事件及其相關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