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是寄生人體腸道內最大的線蟲,成蟲一般長15~35釐米,橫徑0.2~0.6釐米,定居於人體小腸,其營養來源是靠偷食腸內容物(也就是我們吃進去的食物)。
根據它的居住環境、營養攝取,可判斷出一些症狀
成蟲有遊走和鑽孔的習性。
一、當它被刺激或亂動時
在它被刺激時,比如人體出現發燒、胃腸疾病、饑餓、大量食入辛辣食物或服用驅蟲藥物劑量不當等。在這些刺激下,蛔蟲會移行或鑽入開口於腸壁的各種筦道:
最常見症狀是腹痛,位於肚臍周圍,喜按揉,不劇烈。
①、當蛔蟲在腸道內扭結成團時,可出現蛔蟲性腸梗阻。症狀是肚臍周圍陣發性疼痛、嘔吐。當梗阻完全堵塞腸道時,出現無大便、無排氣(屁)。
②、當蛔蟲鑽入膽道時,可出現膽道蛔蟲症。典型的症狀有右上腹陣發性劇烈絞痛、屈體彎腰、哭叫打滾、噁心嘔吐。當併發膽道感染時,可出現發熱、黃疸。
③、鑽入闌尾時,也可引起闌尾炎症,即闌尾炎。此時腹痛出現在右下腹。
④、當往上鑽時,甚至可上竄阻塞氣管、支氣管造成窒息死亡。
二、營養遺失
少量蛔蟲感染,輕者可無任何症狀。
大量感染可引起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饑,可造成營養不良,繼而可出現异食癖、煩躁易驚或萎靡、磨牙等症狀,甚至影響生長發育。
另外,蟲體的異種蛋白可引起蕁麻疹、哮喘等過敏症狀,也應警惕。
幼蟲階段危害性也大,如蟲子怎麼跑到腦、眼睛裏?
一、人體感染蛔蟲病的途徑是:
生吃未經洗淨且附有感染性蟲卵的食物,或者用感染的手取食,這都是感染的主要途徑。傳染源是蛔蟲病者。
二、從幼蟲發育為成蟲,一波三折,可引起肺部症狀
當蟲卵被吞食後,卵殼在小腸內被小腸液消化掉,幼蟲則脫殼而出。幼蟲一般長為550μm~650μm,由2~3個細胞組成,其可侵入腸黏膜經毛細血管進入血液迴圈。
通常情况下,幼蟲會隨血流回到肺泡腔,再沿支氣管、氣管到達咽部,又重新被吞入,再重新到達小腸才逐步發育成熟為成蟲。其過程所謂一波三折。
因為蟲卵的移行經過,在肺內可引起肺炎,主要是蛔幼性肺炎和蛔蟲性嗜酸粒細胞性肺炎。表現的症狀是咳嗽、胸悶、血絲痰或哮喘。在查血常規時可發現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三、蟲子怎麼跑到腦、眼睛裏?
因為幼蟲在血液移行中,可隨血流到達各個器官,一般情况下不發育為成蟲。
但在嚴重感染時,幼蟲可侵入腦、肝、脾、腎、眼睛等器官。
擔心蛔蟲感染,看傳播途徑很重要
近些年來,蛔蟲病的感染率已明顯下降,這與生活水準、衛生意識和工業水准提高有關。
患蛔蟲的人排出的糞便有蟲卵,部分具有感染性。
如:在流行區,用新鮮的人糞做肥料和隨地大便,是蛔蟲卵污染土壤和地面的主要管道。
人因接觸被蛔蟲蟲卵污染的土壤或農田、庭院地面等,經口吞入感染;
用人糞施肥的帶有泥土的蔬菜常攜有蛔蟲卵,蟲卵附在蔬菜上被帶進室內,可污染室內的地面、傢俱、食具以及人的衣服或手指。
如何確認被感染
作為一個感染性疾病,除了傳染源外,傳染途徑很重要。總結起來,如下習慣,感染風險高:飯前飯後不洗手、生吃未洗淨的瓜果、蔬菜或飲用生水。
結合不良習慣,對有臨床症狀表現並可疑者,可進行糞便檢查,在糞便塗片中查到蛔蟲卵即可確診。
上一篇:原創
什麼叫良性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