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寧波人,幾乎每天的飲食都圍繞著海鮮。但是有一種海鮮是比較神秘的存在,沿海地區 的人也很少能吃到,絕大部分人可能從未吃到過。
因其長相如同鬼爪一般稱之為“佛手”,在東南沿海一帶又被稱為“狗爪螺”、“仙人手”。在歐洲國傢稱之為“ 鵝頸藤壺”與鵝肝、魚子醬齊名。
舟山衢山島礁石縫隙裡的佛手
沒有專業工具壓根取不出
兒時常常聽老一輩人說起過,在舟山的某些小島上有一種長得像菩薩手一樣的海螺,味道鮮美吃過一次終身難忘。小時候的記憶一直深刻於心,這種長得像手一樣的海螺別說吃瞭聽聽都帶勁。後來有幾次去舟山和臺州有幸吃過幾次確實難忘。
出於對美食的探索和熱愛,因為這道美食,又特意帶老婆一起去吃過幾次。
前幾年出瞭一部美食紀錄片攝於臺州三門縣的《小海鮮》裡面有單獨一個系列介紹瞭這款來自地獄的美食"佛手”。當時媛寶也2歲多瞭嘴特別挑不好吃的東西壓根不吃一度體重不增長, 急壞瞭我跟媛寶媽,看著紀錄片突然間的一個想法跟媛寶媽商量要不我們去島上帶媛寶去吃“佛手”說不定孩子要吃。
舟山衢山島
舟山衢山島
退潮時候能在礁石縫隙裡找到佛手的身影,但是它對潮水水質生長環境的要求極其惡劣,越是險峻的地方長得越好。我們在礁石上看到的都是非常小的壓根沒肉沒有專業工具挖不出來,即便挖出來瞭也沒肉太小。由於其生長極其緩慢且都長在懸崖峭壁的礁石縫隙裡,抓捕時間又必須是退潮與漲潮的那極短的一個間隙。所以導致市面上很少很少有這類海鮮出現,價格也是在螺類裡面霸占著頭幾把交椅。
沒技術沒經驗的老漁民是不會嘗試去采集佛手螺的,因為采集佛手螺是目前沿海地區的高危職業之一。估計以後這類海鮮會越來越少,畢竟手藝人慢慢變老,年輕人又吃不得這份苦與風險。
媛寶手上這顆估計要毛10年的生長期
憑自己肯定是挖不到礁石裡面的佛手的,乖乖早起去島上菜市場買吧,好在島上的菜市場有 且不貴(58一斤),畢竟是原產地。采集下來的佛手又非常嬌貴(跟松茸一樣)因為必須是當天凌晨現挖當天現吃才是最美味的,冰凍或者過幾天這佛手就變味瞭。
白灼最能保證其原本的味道,蔥油也是不錯的選擇。它全身上下佈滿細密鱗片(如同材質很厚的蛇皮袋),撕開鱗片時一不小心就會被裡頭迸出來的汁水濺到,用力吸一口鮮美無敵。藏在裡面的佛手肉如同和田玉籽料,細膩光潔白如脂,口感微甜且極其鮮嫩。
小傢夥非常愛吃,在島上的幾天幾乎是當飯吃。
後來帶著媛寶全國旅行找美食,在廣西、廣東、福建等沿海地方遇到佛手瞭都會毫不猶豫來一份。總的來說還是在福建福鼎的霞浦縣吃的佛手最為便宜。
福建福鼎市霞浦縣的海鮮排擋
在霞浦這一份58
美食的意義在於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它就像一種精神引領著我們的靈魂與味蕾去探索這個美麗世界。最大的享受莫過於和傢人分享美食,體驗生活感受快樂。希望大傢有機會也要去嘗試美食帶來的快樂,記得和傢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