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白酒股市的大幅上涨甚至涨停成为了热门话题。这对白酒行业的来说是一个有利的信号。
虽然今年中国经济形势整体呈现下行趋势,但中国酒业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白酒市场基本保持稳定。
今年上半年,全国酿酒总产量同比增长了3.24%,销售收入增长了8.6%,整个酒业的利润达到了1126亿元。山西汾酒以190亿元的收入排名第四。
随着清香型白酒复兴和市场进一步扩展,山西潞酒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了解,潞酒公司现在年收入估计在4亿左右,今年有望冲刺5亿元。这表明潞酒在酒业市场中仍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和增长潜力。
而在政府的支持和自身强大的文化传承背景下,潞酒也正在积极推动品牌的复兴。
1500年历史文化成就潞酒加速引擎
潞酒历史文化的深厚是中国白酒中少有的。
翻开厚重的中国酒文化史,可以看到,诗从太行漳潞吟,酒从天脊美禄来。酒脉与文脉汇于长治,“天脊美醁”的历史由此展开,长治成为诗酒文化胜地。
潞酒始创于北周时期,已有近 1500 年的成名史。唐时长治属潞州,各县酿酒业发达,因唐玄宗曾任潞州别驾,即位后视之为发迹之地,曾数下潞州以“潞酒”大宴父老,以至“陌路相逢醉人多”,使“潞酒”名闻天下;宋时“潞酒”工艺更为成熟,声名远播,东南西北四路畅销,时有“潞酒一过小南天,香飘万里醉半山”之谣;明清时期,潞商遍布全国各地,潞酒随之风行天下,远销冀、鲁、豫、川各省,光绪版《山西通志》载:“酒之美者……汾潞之火酒盛行天下”。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军民一家亲,边区群众“慰劳”八路军,时值严冬,酒不结冰,一点即燃,火灭后滴酒不剩,可见酒质之精良,故民谚云:“上党潞酒,天下少有”。
而在中国诗酒文化长廊里,“秋露白”“真珠红”“鲜红酒”“潞白酒”“潞安酒”“潞酒”等,都是长治白酒的经典代表。饮而忘忧,乐而诗成。李贺、王昌龄、欧阳修、苏轼、关汉卿、王世贞、傅山、陈廷敬、孔尚任等,都曾将长治白酒入诗入词,这些吟咏长治美酒的佳作广为传颂,脍炙人口。
为了能让更多人能清晰的了解潞酒的历史文化,山西省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酒文化专家王文清历时三年梳理潞酒的文化脉络,追溯其历史渊源,还原潞酒的历史风貌,最终撰写了《潞酒史话》于今年正式出版,成为“潞酒学”的开篇之作。
潞酒,肇端于仰韶时期,有序传承六千年而不衰的中华历史文化名酒,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成为带动潞酒复兴发展的引擎。
酒业专家献策背书助力潞酒复兴
9月19日,一辆载有数十人的大巴车缓缓驶进山西长治市潞酒有限公司。
这辆大巴车载的正是参加“走进潞酒大型文化传播活动”的众多酒行业资深专家。
山西省社科院原副院长、著名晋商专家高春平,山西资深品牌实战专家、山西省非遗评审委员、原山西省工商局商标广告处处长郭守祥,山西省酒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酒文化专家柳静安,山西省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酒文化专家王文清,山西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经济专家李志祥,汾酒集团原质量部部长、国家级品酒大师、书法家康健,酒文化专家、原汾酒国贸公司副总经理文彦海,酿造专家、品酒专家、原汾酒集团大曲厂长王建耀,山西省品牌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品牌专家田德生,山西收藏家协会酒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山西三晋老酒博物馆馆长、收藏家许过林,山西省于成龙文化研究会会长、方山于成龙廉政园董事长高林清,方山于成龙酒业总经理崔斌利,汾阳市宣传部原副部长、作家、考古专家韩守林,散文作家、汾阳人民作家苗保先,《国家名酒评论》总编、酒文化专家孙延元,世界晋商网创始人、著名媒体人王军龙,山西市场报新媒体部主任、资深记者、山西十大网络正能量大V董肖飞,杏花村黄善黄酒董事长、资深媒体人韩生龙,山西省酒文化研究会理事冀朝建,山西省酒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闫卫星,山西省酒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吴丽芳等等。
这些对山西酒业影响颇深的专家们齐聚一堂,就潞酒的悠久历史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也为潞酒知名度和品牌价值的发掘和提升建言献策。
以王文清老师的巨著《潞酒史话》为基础,形成了酿造专家谈潞酒工艺、政治学者谈潞酒政治、经济学家谈潞酒经济、哲学家谈潞酒哲学、美学家谈潞酒美学、民俗学家谈潞酒民俗的良好局面。而这些专家的认可也转化为潞酒的品牌背书,助力潞酒复兴之路。
独特酿造工艺搭建潞酒复兴品质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在参观过程中除了历史深厚外,最让人惊叹的就是潞酒的酿造工艺与其独特的口感。
潞酒沿袭古法酿造工艺,坚持“地缸发酵”,保留了百余个古“酒海”。这种独特的酿造方法,结合了“立春封坛,立夏立窖,秋分开坛,立冬缮海”的传统节气,使得陈年潞酒带有特殊的“梨花香”,与汾酒的“杏花香”相映成趣。此外,潞酒选用上等高粱,采用地缸发酵和清蒸二次清工艺,使得潞酒独具浓郁的梨香,色泽晶莹,香味扑鼻,口感绵柔,清香纯正。2017年,潞酒传统酿造技艺还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潞酒文化园的地下酒窖和潞酒酒海,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潞酒地下酒窖有着“北方独一窖”之称,总共有35孔酒窖,每孔酒窖有500kg(半吨)的酒坛子14个。窖的温度是15℃左右,湿度为65—70%之间,长期恒温,湿度平衡。工作人员把每次生产出来的潞酒都存放到这里,最少存放一年才能出库。依此循环,每次都要留下3、4坛作为样品对比,所以现存酒窖的有六十年至几年不等的老酒。
酒海是最古老的贮酒容器,一个能放5吨酒,采用上等红松木用古老的榫卯技艺制作而成,酒海内壁使用血料、石灰、蛋清、蜂蜜和上百层麻头纸经过传统工艺糊裱100多层。用它贮存酒可以保证酒的品质,使酒的风味更加香浓醇厚,长年不变。潞酒现有传统酒海共120余口,在山西能达到此规模的酒厂仅潞酒厂一家,而在全国一万多家酒企中有上百口酒海的酒厂也实属罕见。
而潞酒独特的绵柔口感除了独特的酿造技艺外,应该还与潞州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长治古称上党,又名潞州,自古盛产美酒。潞州产区位于太行山与太岳山之间的高台盆地之中,地理特殊,在温度、湿度、水质、生态上有自己的独特密码。与汾酒因汾水得名一样,潞酒也因潞水而得名,不过因为当地独特生态和酿造工艺造就了潞酒属于大清香板块,但风格特色又与汾酒有所区别,具有酒体丰富、口感绵柔的特点。而这也成为潞酒复兴的品质基石。
政府托举潞酒成就山西“南潞北汾”格局
相比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潞酒,现在的潞酒就像蒙尘的明珠。如何才能让潞酒重新焕发光彩,这对潞酒公司与当地政府都是一大课题。
近年来,长治市政府将白酒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议题。7月4日,长治市举办了“浊漳清酿 古韵悠长”长治白酒区域文化品牌宣介会,旨在推动长治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长治市将依托千年古法,坚持质量为上,深挖文化内涵,紧跟市场需求,持续扩大长治白酒品牌影响力,力图让长治白酒重回名酒阵营。
潞酒作为当地龙头品牌,是政府重点支持对象。尤其是在白燕升主持的《戏剧长治、唱响盛世》节目中,潞酒作为长治文化的象征,多次被推介。这些活动大大提升了潞酒的品牌影响力。
同时,在政府的推动下,潞酒与长治的文旅产业紧密结合,成为了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旅融合,潞酒不仅实现了品牌的再度升华,也为长治的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西,作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悠久的酿造历史和独特的酿酒技艺在中国白酒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山西这片丰饶土地上,孕育了许多传世佳酿。其中,汾酒和潞酒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南潞北汾”的双峰并峙格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汾酒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不断的品牌创新,成功地在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成为山西白酒的领军品牌,乃至清香型白酒的代表。相比之下,潞酒虽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酿造工艺,但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方面稍显不足,未能形成与汾酒相匹配的品牌体系和市场影响力。
新世纪以来,在王敬宇董事长带领下,潞酒一直在寻求突破,并一次次创造了新的酒业神奇。我们相信以此次文化活动为契机,以潞酒1500年的历史文化为引擎,以独特的高品质为基石,以数十位专家学者背书为助力,以政府支持为后盾,“晋西汾酒,晋东潞酒”“南潞北汾”的格局将会再现,潞酒复兴之路也将开启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