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在街头目睹传统手艺人以猪血、淀粉与精选肥肉匠心制作猪血粑,不禁让我深深怀念起离世将近九载的外婆。
外婆不是传统手艺人,但她的双手,仿佛拥有魔法,能将平凡食材化为满含爱意的佳肴。
在她的世界里,每一道菜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份猪血粑都蕴含着对家人的深情厚谊。
上世纪八十年代,袁家山三面环水,连一条公路都没有,进城只能过横渡,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因此,很多时候,我都在外婆家常住。
外婆家靠近城郊,相对而言,生活条件比我家的稍微好些。
但是,外婆一家的日子也过得紧巴。
好在外婆懂得勤俭持家,总能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尽的温暖与幸福。
记忆中,外婆的身影,总是忙碌于灶台旁,汗水浸湿了衣襟,却从不言苦,只为让家的味道更加浓郁。
每到杀年猪的时候,那些猪血,外婆都会视为珍宝,将少量面粉和豆腐、肥肉、瘦肉掺杂其中搅拌,用来做猪血粑。
外婆做的那些猪血粑,不仅仅是一道地方特色小吃,更是外婆智慧与爱的结晶,是家族记忆的一部分,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每当品尝到外婆亲手做的猪血粑,色香味俱全不说,嘴里油糯糯的,回味无穷。
而今,外婆已经不在了。
但是,每次看到桌面上有猪血粑呈现,细咬一口,似乎就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外婆那慈祥的笑容和无尽的关怀,让人在回味无穷的同时,深深体会到那份来自血脉深处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