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太阳
把武宣的稻田晒得发亮
蝉鸣在竹林里滚成一团
村口老榕树下的石凳被晒得发烫
这时候吃什么都没有胃口
可你往村里走几步
准能被一阵勾人的香味吸引直流口水
红糟大肠的香气是最先勾人的。赖阿姐家的柴火灶刚烧旺,灶台上的粗瓷碗里,红糟正泛着诱人的酸香味道。“大肠要翻洗三遍,用粗盐搓到起白沫才干净。”阿姐一边说着,一边把处理好的大肠切段,倒进开水里焯水,捞起沥干水再下油锅。红糟下锅的瞬间,酸香猛地炸开,让人垂涎三尺。炒好的大肠盛在粗瓷盘里,红亮亮的裹着糟汁,轻夹一块塞进嘴里,酸溜溜的滋味顺着喉咙直达腹中,刚被暑气压下去的胃口,一下子就醒了。配着灶上刚熬好的玉米粥,咕噜咕噜喝下去,额头上沁出细汗,瞬间觉得浑身畅快。
卜玉村的黄皮树下,叔叔们正围着竹筐摘果。指尖掐着黄皮果的蒂,轻轻一拧,饱满的果子就落进筐里。阿赖叔把去了核的黄皮果和锅里刚斩好的鸭肉爆炒,油花在小火上慢慢渗出来,裹着黄皮果的酸甜,咕嘟咕嘟炖得冒泡。灶膛里的柴火噼啪响,烟从烟囱里慢悠悠飘出去。炖好的黄皮鸭端上桌时,筷子一戳,鸭肉里浸满了果香,连骨头缝里都带着点酸甘。阿叔们端着米饭,就着这道菜能多下两碗。“黄皮性凉,吃了不上火。”
午后的龙眼树下最凉快,光斑透过叶子落在竹席上,晃悠悠的像水波。赖阿姐摘下一串龙眼,果皮一捏就裂开,晶莹的果肉掉进瓷碗里。“炖鸡得用刚摘的龙眼,放久了甜味会跑。”她把鸡肉焯水,和龙眼肉一起放进砂锅,灶上的火苗调得小小的,让汤在锅里慢慢熬。从冰箱里摸出几朵冻着的夏至菌放进去,那鲜味能把隔壁的小孩都馋哭。汤炖好时,掀开锅盖,白汽带着甜香涌出来,喝一口,龙眼的清甜混着鸡肉的醇厚。
傍晚的禄当村,香水柠檬挂在枝头,风一吹,老远就能闻到那股柠檬的香。阿妹摘下几个香水柠檬,再加上在开水里焯一焯的鲜虾。摘自己家种的一颗木瓜,和虾仁、柠檬片拌在一起,淋上酱油和醋,再撒把小米椒和香菜,装进碗里,搅拌均匀。筷子夹起一只虾,柠檬的酸香直往鼻子里钻,虾肉嫩得像豆腐,混着木瓜丝的脆,小米椒的辣,在嘴里炸开一串清爽的响。坐在竹凳上,就着暮色吃这盘凉拌虾,听着远处稻田里的蛙鸣,暑气早被抛到脑后去了。
日头西斜时,菜园里的红薯苗还带着露水,赖阿姐掐着最嫩的尖,竹篮很快就装得满满当当。打开酸竹笋缸将竹笋切丝,红薯苗切段,铁锅烧得冒烟,倒点猪油,蒜末爆香,两样菜一起倒进去,铲子哗哗哗翻炒,不过两分钟就起锅。装在陶瓷盘里,带着田野里的清甜味扑鼻而来。
这时候你就该知道,武宣人在灶台上那口锅里对付暑气的法子了吧?红糟坛子里的酸,黄皮果里的甘,龙眼汤里的甜,柠檬虾里的鲜,还有菜园子里的清,合在一起,就是武宣人对付暑气的智慧。
武宣的夏天,就在这烟火气里慢慢过。现在武宣的红糟酸、卜玉村黄皮、二塘的香水柠檬都成了招牌。但对武宣人来说,最好的滋味还是在自家灶台上——柴火噼啪响,锅里咕嘟沸腾,一家人围坐桌前,汗珠子滚下来,却吃得心满意足。这大概就是夏天最本真的样子,热得浓烈,吃得酣畅,活得实在。
你还知道
武宣哪些有特色的解暑美食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