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12月11日消息(记者李红军)白酒,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酒类饮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犹如一条蜿蜒的河流,流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滋养着无数的文化与情感。在这条河流中,红川酒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酿造技艺,成为了陇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红川酒业厂区(央广网发 甘肃红川酒业供图)
红川,原名“横川”,因河谷横亘东西而得名。这里气候湿润,甘泉清冽,已有一千多年的酿酒历史,1936年版《辞海》曾将“红川烧酒”以“甘肃特产”收录于书。1951年,国营红川酒厂在这里诞生,从私人酿酒作坊“春和涌”发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红川酒业已成长为一家民营控股、国有参股的股份制白酒酿造企业。
酒脉与文脉的交融
红川酒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当时的“横川烧酒”便已名冠秦陇,大量史料记载了红川酒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红川镇,先后有“桑林镇”“横川镇”等名称,地处陕甘川通道的咽喉,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上曾是兰州水烟、青海食盐、红川烧酒入陕、入川的重要通道,这里的商业繁荣、文化交融,使得红川酒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
据《成县新志》记载:“至红川称都会,于东为百货所集,川之花棉,陕之布匹,悉货于是,而火酒之洌,尤四方之共推者矣”。
酒脉文脉互相浸润,历史文化交相辉映。
杜甫在躲避安史之乱时,寓居同谷,即今陇南成县。在这里写下了大量的诗章,其中“酿得万家合欢液,愿与苍生共醉歌”的诗句,为红川酒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川酒业酿造车间(央广网发 甘肃红川酒业供图)
当地相传,元朝中期,有一位从山西汾阳来的酿酒名师,在横川品了酒,传了艺。临走时,他把自己亲手指点酿成的酒,盛满了四只硕大的“海子”(盛酒的大型容器),然后加上封盖,对几个徒弟吩咐说:“等我离开贵地十里后,再把‘海子’的封盖启开,若我在十里之外闻到了酒香,那就算把酒真正酿成了。”徒弟们对老师傅感激不尽,特意前往相送,大约走了十里远,忽然一股沁人心脾的酒香扑鼻而来,从此,“横川烧酒”又被称为“十里香”。
明末清初,这里有十多家烧坊,唯“春和涌”独占鳌头,酒味甜美。清代陇上名士、书法家姚嗣云,为“春和涌”挥毫提写楹联:名驰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四十州。
1936年,成徽两康战役时,留下了“横川美酒酬红军”的佳话。近代著名国学大师、诗人冯国瑞曾于上世纪40年代游览西狭颂之后前往春和涌烧坊,实地考察了“红川烧酒”的酿造工艺。冯国瑞酒酣之际,吟成了《红川酒歌》二十韵,其中提到“同谷名山富泽薮,同谷人家杯在手。今年雨多秋欠熟,远客不驮红川酒”。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红川酒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酿造技艺,它不仅源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文化积淀,更在于长期对传统的坚守和对创新的追求。
1951年,当地在原“春和涌”遗址上建立了国营成县酒厂。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注册成立了甘肃成县红川酒厂,也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红川酒的生产规模、酿造技术获得了蓬勃发展。
“红川酒的传承从来没有中断过,即使在上世纪60年代最困难的时期也在坚持酿酒。”甘肃红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省级非遗红川酒酿造技艺传承人张博介绍,这种对传统的坚守与对未来的追求,使得红川酒在历史的变迁中始终保持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责任。
张博表示:“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红川酒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酒海不干,传承千年。如今,在红川酒业的老厂区,仍然能看到不同时期造型各异、材质不同的酒海,有柳条的、木质的、陶坛的……它们是历史的最好见证者,在无言地诉说着红川酒的发展历史。
木质酒海和酒柜(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
上世纪80年代,红川酒厂研制酿造的“红川特曲”成为红川酒的转型产品。此酒在“横川烧酒”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吸取国家浓香型名酒的先进技术,采用科学配方精酿而成。在贮藏与老熟上,实行了“量质择酒,分级贮存,延长酒龄,精心勾兑”的方法,使“红川特曲”达到了“绵、甜、爽、顺、净”的要求。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成县红川酒厂为适应市场需求,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档优质白酒,先后开发出了系列产品并相继投放市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为了确保白酒质量,红川酒厂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坚持进行技术培训,努力研发新产品,取得了显著成效。
进入21世纪,红川酒业在保持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现代化改造。2008年,甘肃红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经过多次扩建,产能得到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显著增长。统计显示,自2008年改制以来,红川酒业的原浆白酒产能已从每年不足1000吨提升至每年6000吨,年销售收入也从不足3000万元增长至14.73亿元,成为陇酒领军企业。
历史有多悠久,底蕴就有多深厚。红川酒的故事,是一部关于人、酒与土地的历史长卷,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酿酒文化中积淀的智慧与情感,正如一杯醇香的红川美酒,愈久弥香,愈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