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流传千年的黄酒为何逐渐白酒超越?
创始人
2025-02-26 17:22:11
0

中国人多数爱喝酒。诗仙李白就是一个爱喝酒的人,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生前时的一杯酒就足以让人满足开怀,身死之后是否千古留名也便不重要了。李白向来就是如此豁达,而从他留下来的众多诗篇中也不难发现,许多都是有"酒"浇灌的。

除了李白,历史上喜爱喝酒的文人雅士不在少数,上阵杀敌的将军也爱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由此可见,中国人爱喝酒是从古至今就有的。民国时,许多有钱人都爱喝黄酒,然而如今却几乎没有人喝了,是黄酒不如白酒吗?

悠久源远的酒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酒文化历史,黄酒更是自古以来占据重要地位。

黄酒的被人熟知,尤其是被北方人熟知,许是因着鲁迅的《孔乙己》。《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时常会要温两碗酒,再要上一碟子茴香豆的情节始终让人记忆深刻。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而市面上黄酒大多产自绍兴,"绍兴黄酒"更是家喻户晓。而孔乙己在酒馆的情节让读者知道了黄酒是要"温"过再喝的,也知道了喝酒不一定是配着肉,茴香豆也可以。私以为,花生豆配酒该是与茴香豆配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如今大多数人都是喝白酒,喝黄酒的人越发少了起来,但是在民国时期,喝黄酒是普遍的。据说,鲁迅先生常爱用茴香豆、鱼干配着黄酒,十分惬意。

南方人或许知道,江浙沪一带的大部分家庭都比较喜爱黄酒,当时喝黄酒是极其文雅的事情。

事实上,中国人喝黄酒却不是从民国开始的。黄酒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在殷商时期,就有人们酿造黄酒的证明,北魏时期更是有了酿造黄酒技术的总结。

而现在多数人喝的白酒却是在元朝引进蒸馏器之后开始出现的,当然,元朝时期出现的蒸馏酒只是现在白酒的雏形。

酿酒数千年的历史,使得中国人对于黄酒的认识深入骨髓,黄酒也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诗中常写酒的诗几乎都是写的黄酒,白酒真正开始盛行已经是在明清时代了。因此,即使如今喝白酒的人更多,但并不能说就是白酒优于黄酒了。

每一坛酒都蕴含着丰富的酿酒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黄酒的存在已经长达数千年,并且其地位始终不可撼动。

黄酒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数千年来不被撼动,与技术、政治、经济等有不可忽略的关系。

明朝末年的时候,正是中国改朝换代的时期,战事频起,那个时候北方流行的是烧酒,而南方则是黄酒盛行。烧酒和黄酒最大的区别便在于,烧酒需要到烧房酒肆才可以买到,黄酒却是家家户户都可以酿造的。

民国时期关于酿酒的材料的主流观念是说酿酒过于耗费粮食,当时高粱被认为是酿酒最佳的选择。紧接着,酿酒工艺出现了南北分化。北方烧酒多是用高粱酿造的,而南方黄酒则是用稻谷酿制。

酒文化中有一个术语叫作"陈化"。不管酿造的是什么酒,陈化过的酒都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酒的价格的,当然,相对应的,陈化过的酒品质也会有所提升。

黄酒的陈化时间很长,陈化过的酒和没有陈化过的酒相比口味上的变化极大。刚刚酿制出来的黄酒味道略显刺激,入口的时候口感有些辛辣,而经过陈化过后的黄酒却不然。陈化过的黄酒味道醇厚,打开酒发现香气扑鼻,因此陈化过的黄酒价格自然会比较偏高。

白酒自然也是需要陈化的。相较于黄酒陈化后的醇香,白酒纯化陈化前后口味相差不大,即使是陈化了十五年的白酒和陈化了十年的白酒对比起来,二者在口感和香气上的差别也较小。不过由于白酒陈化的时间不像黄酒陈化时间那么长,在时间成本较小的基础下,白酒显然更符合现代社会人的生活节奏。

无论白酒和黄酒在酿造过程与方法上有何不同,不可否认的是每一坛酒都有其独特的韵味,也是文化的传承。

白酒对黄酒的取缔之路

既然数千年以来黄酒的地位都不容捍卫,那为何现在白酒却压了黄酒一头呢?由于民国时期白酒的酿制工艺成熟起来,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地区出现了名酒产地,白酒的规模开始扩大,隐隐有超越黄酒的趋势,白酒对国人的影响也逐步增大。

即使白酒的规模越发壮大,有身份的上流人士依旧更钟情于黄酒。

新中国成立以后,白酒全面超越了黄酒。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贫穷,常年被战事影响的国家面临着温饱都不能解决的严峻问题。以高粱为原材料的白酒比黄酒更加节约粮食,于是白酒成为了爱酒人士在当时的权宜之计。

相较于黄酒的温和,白酒更为烈性,酒精度更高,同时也更加便于保存和运输,所以十分适合商业人群,醇厚的口感也让人更加满足于酒精的需求,除此之外,政治中心北迁,文化中心北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白酒的发展。

随着白酒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人在习惯了较为烈性的白酒后爱上了这种烈酒。原本钟情于黄酒的人心中的天平也开始逐渐向白酒倾斜,而由于白酒酿制技术的提升和销售规模的扩大,其口感也愈发精进,利润便也有了质的飞跃,白酒的社会地位自然是越发巩固起来。

如今,民国时期上流人士钟爱的黄酒几乎没有人在喝了,多数人选择烈性的白酒,但这并不意味着白酒比黄酒更好。

在时代的变迁中,人类的喜好会随着不同时代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而改变,对于酒的选择也是在文化背景的衍生下渐渐发生的变化,后世再改变的可能性是极大的,毕竟不是所有东西都一成不变。

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步增强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吃不饱饭解决不了温饱的年代已经渐渐过去。

如今,温饱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再构成问题,人们开始越发追求精神文明,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使得精神享受成为一种趋势,流传千年的黄酒虽渐渐被白酒超越,但酒香不怕巷子深,黄酒的酒文化一定会再次掀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 2016年,彭博社写了一篇名为《中国的进步正在杀死方便面》的文章,大意是中国外卖浪潮席卷、流动务工人...
原创 从...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粮食作为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不仅关系着每个人的一日三餐,更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
月饼也能既好吃又健康!浙江省中...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蒋升 通讯员 陈岩明 “没想到打败月饼厂的竟是一家医院!”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在贵...
中华老字号苏州稻香村香飘莫斯科... 近日,第三十四届俄罗斯莫斯科国际食品展(World Food Moscow)在莫斯科Crocus展览...
贵州风味香菇肉沫蒸蛋,蛋羹嫩滑... 一道热气腾腾的香菇肉沫蒸蛋将蛋羹的嫩滑、肉沫的鲜香与香菇特有的山野气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就了一种平...
就得这么吃?这8道家常菜,香到... 秋天,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季节,丰富的食材为我们的餐桌带来了无尽的可能。今天,就为大家分享 8 道充满...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中国... 央视网消息:丰收,不只是田野里的五谷丰登,更是百姓餐桌上的百花齐放。从“吃饱”到“吃好”,“大食物观...
原创 秋... 导读:秋日进补,使劲吃这“鱼中宝藏”,它肉多刺少,营养还高! 当秋风轻拂,送来丝丝凉意,大自然也悄然...
去一次沙县小吃能摸到几个肌肉男 江湖四大神秘快餐可比内娱有意思多了。 黄焖鸡米饭哥哥在315塌房了,火这么多年塌了,属于塌老年房; ...
苦瓜、芹菜,百合……这些苦得让... 有人喜欢吃甜的, 有人喜欢吃酸的, 有人喜欢吃辣的, 但小编敢说,喜欢吃苦的人最少! 比如苦瓜, 就...
王丽娜:秋分暖食君须记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秋分之际,...
普惠金融赋能新农人,平安融易助... “固始鸡产自有‘中原香格里拉’美誉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固始县,鸡肉肉质细嫩、鸡蛋蛋大壳厚……”在第八个...
可看可嗅可尝 周君记火锅调料历... 9月22日,周君记火锅调料历史文化博物馆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正式开馆。该博物馆以火锅为代表的巴...
金黄锅巴配多汁鸡肉,好吃到停不... 锅巴鸡巧妙地将酥脆的锅巴与鲜嫩的鸡肉结合在一起,口感层次丰富,那金黄焦香的锅巴包裹着入味多汁的鸡肉,...
香卤大鸡腿来袭!酥烂入味,香气... 香卤大鸡腿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家常菜肴,其特点是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味道醇厚。制作过程并不复杂,所需材...
10款特色私房菜,川香味美,做... 铁锅涨蛋,亦称铁锅焖蛋,特点是用烧红的铸铁锅将鸡蛋液焖熟,不需要加一滴油,鸡蛋中加入藏红花汁可以增值...
东圣酒业:赓续传统文脉 以中华... 有人说,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深厚的历史积淀、成熟的工艺体系、广泛的品牌认知;而其劣势,某种程度上...
厨房里的西域狂想曲:手残党也能... "咕嘟咕嘟——"锅里的水沸腾着,我盯着锅里翻腾的拉条子,恍惚间又回到了乌鲁木齐大巴扎的夜市。三年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