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立夏不补,一年受苦!立夏将至,别忘了吃立夏3宝,营养滋补!
立夏将至,民间素有“立夏不补,一年受苦”的说法,这不仅是农耕时代的生活智慧,更是顺应自然节气的养生之道。立夏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进入生长旺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此时适当进补既能补充春季消耗的能量,又能为即将到来的酷暑打下基础。那么,立夏时节究竟该吃什么来滋补身体呢?经过对传统习俗和现代营养学的梳理,以下“立夏三宝”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宝:立夏蛋——补虚养元的“黄金食物。
鸡蛋在立夏食俗中占据核心地位,江浙一带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民谚,寓意补充营养后力气倍增。从科学角度看,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卵磷脂和维生素D,每100克鸡蛋含13克蛋白质,且氨基酸比例接近人体需求,堪称“全营养食品”。立夏吃蛋的习俗在各地衍生出不同做法。
茶叶蛋:用红茶、八角、桂皮等香料卤制,茶多酚能促进铁吸收,香料可温中健脾。
核桃壳煮蛋:浙江部分地区将核桃壳与鸡蛋同煮,核桃壳中的鞣质有收敛作用,适合夏季易腹泻人群。
艾草蛋:福建客家人用新鲜艾草煮蛋,艾叶挥发油可祛湿驱寒,缓解梅雨季关节不适。
营养师建议,健康人群每日1-2个鸡蛋为宜,胆固醇偏高者可减少蛋黄摄入。立夏前后连续食用一周,能显著改善春困乏力症状。
第二宝:立夏粥——调和五味的“养生密码”。
清代《燕京岁时记》记载:“立夏日,家家煮夏粥,谓可解暑。”立夏粥并非单一食谱,而是根据地域物产灵活搭配的时令药膳。现代营养学发现,这些传统搭配暗合“蛋白质互补”原理。
五色豆粥:红豆(补血)、绿豆(清热)、黑豆(补肾)、黄豆(健脾)、白扁豆(祛湿),搭配糙米慢熬,植物蛋白利用率提升40%。
莲子百合粥:湖南一带的经典搭配,莲子中的生物碱可安神,百合多糖增强免疫力,适合失眠焦虑的上班族。
姜枣小米粥:山西民间立夏必吃,生姜促进血液循环,红枣补气生津,小米富含色氨酸助眠。
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应减少糯米比例,改用燕麦、荞麦等低GI食材;肠胃虚弱者可将豆类提前浸泡12小时,更易消化吸收。
第三宝:立夏菜——时令鲜蔬的“营养宝库”。
“春吃芽,夏吃瓜”,立夏时节的当季蔬菜富含水分和矿物质,能有效预防夏季脱水。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分析,以下三种蔬菜最具代表性。
苋菜:钙含量高达187mg/100g,是牛奶的1.5倍,且不含草酸干扰吸收。红苋菜含甜菜红素,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C的60倍。
蚕豆:新鲜蚕豆蛋白质含量达8.8%,富含胆碱和叶酸,能改善记忆力。上海人立夏吃“蚕豆糯米饭”,碳水化合物与植物蛋白形成黄金组合。
苦瓜:苦瓜甙可刺激消化液分泌,立夏前后食用能预防暑热食欲不振。广东人常与黄豆排骨同煲,既中和寒性又增加鲜味。
烹饪建议:苋菜宜快炒保留维生素C;蚕豆需彻底煮熟破坏巢菜碱苷;苦瓜焯水后冰镇可降低苦味。
除了饮食进补,传统立夏习俗中的养生智慧仍具现实意义:比如称重习俗,古人在立夏这天会称体重,观察健康变化,现代人可用体脂秤监测肌肉量与水分率。还有《黄帝内经》提倡“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建议增加20分钟午睡,符合人体昼夜节律。现在还有运动调整策略:改剧烈运动为八段锦、游泳等温和项目,避免汗出过多耗伤津液。
从营养学视角看,“立夏三宝”的本质是补充优质蛋白、调节电解质平衡、增强抗氧化能力。在空调普及、冷饮泛滥的今天,这些传统智慧恰能纠正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隐性营养不良”。正如《遵生八笺》所言:“夏气与心气相通”,顺应时令的饮食,既是滋养身体的良方,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密码。这个立夏,不妨让餐桌多一份时令的馈赠,让健康随着季节自然生长。
关于立夏吃三宝的习俗,就分享到这里,朋友们,你们老家立夏有什么习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
感谢大家的阅读,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别忘了关注一下,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由爱喜聊生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