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货界的“重点班”里,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等八大菜系稳坐前排,唯独湖北菜像个抱着饭盒缩在教室角落的优等生。
明明会做东坡肉、能蒸武昌鱼、还会拌热干面,湖北菜却总被老师忽略。八大菜系为啥没有湖北菜?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位“隐形学霸”的奇妙故事,其实它特冤!
先看看湖北的地理位置,那叫一个绝,九省通衢,交通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南北商贾、四方来客都从这儿过,各地口味一碰撞、一融合,湖北菜就走向了“杂而不纯”的路。
八大菜系都有其鲜明特色,就拿川菜来说,麻辣那叫一个鲜明,上来几道菜,麻辣香锅、水煮肉片,麻得人直蹦跶,辣得人直冒汗,记忆点拉满。
而湖北菜呢?它口味丰富得很,鲜、辣、酸、甜啥都有。像武昌鱼清蒸,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鸭脖,辣得有滋有味,越啃越过瘾;还有铫子藕汤、黄陂三鲜,养生又暖身。
但是,湖北菜的这种口味太复杂,“啥都会”的饮食,没有其主打且鲜明的特点,很难像其他菜系那样靠一种突出口味迅速“出圈”,让人一提起就立刻想到代表菜。
再看看湖北的饮食文化氛围。在春秋战国时期,楚菜可是妥妥的C位明星。《楚辞》里记录的“炮羔羊”“露鸡臛蠵”,堪称古代米其林菜单。
可后来经历的三国烽火、抗日战火,让这位美食明星几度流离失所。尤其是武汉会战期间,三镇酒楼十不存一,老师傅们带着菜谱星散四方,再难拼回原样。
总体上来说,湖北人对吃的追求,更偏向于日常实惠。街边小店、苍蝇馆子里,热干面、豆皮、面窝……这些小吃烟火气十足,味道很接地气。
可这些小吃相对来说,偏向于“小打小闹”,难以像粤菜里精致的早茶、满汉全席般的大菜,撑起湖北菜在高端、精致餐饮领域的“门面”。
湖北人爱吃,但湖北菜在对外宣传、推广上相对低调。不像鲁菜,孔府宴那可是文化大IP,借着儒家文化一路“开疆拓土”;苏菜有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加持,松鼠鳜鱼听着就雅致浪漫。
不过,这可不代表湖北菜差!它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在一些湖北人聚集多的地方,湖北菜馆人气爆棚,大家吃着家乡味,热热闹闹。
而且,湖北菜善用本地食材,鱼米之乡嘛,鱼虾鲜嫩、稻米香甜,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把食材鲜味发挥到极致,也别有一番风味。
所以说,八大菜系没有湖北菜,真不是湖北菜不好,而是它在口味特色突出、对外宣传推广等方面有些“小坎坷”。
即便如此,湖北菜凭借自身实力,在中国美食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若八大菜系是《舌尖》正片,那么湖北菜则是刷屏的弹幕——热干面的“过早之神”,小龙虾的“夜市霸主”,总在你最需要的场景精准空投。
当八大菜系在美食综艺里争夺C位时,湖北菜早已用热干面绑定了打工人清晨的胃,用小龙虾攻占了夏夜的烧烤摊,用铫子藕汤治愈了异乡人的乡愁——真正的王者,从来不需要座位表。
亲爱的朋友,您吃过湖北菜吗?您觉得湖北菜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反正我觉得最大的特色就是——千面百味,深藏功与名。欢迎大家留言参与讨论。
下一篇:古人这个季节都在吃什么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