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老字号|商委红肠:用匠心熬煮的烟火传奇
创始人
2025-05-10 13:22:34
0

2025-05-09 13:51

75岁,正是闯的年纪。这句话在于桂芳身上有了具象化的呈现。

或许于桂芳的名字有点陌生,但“商委红肠”在哈尔滨可谓是家喻户晓。

说起红肠,那是哈尔滨每家每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是街头巷尾弥漫的烟火气,更是这座城市深入人心的美食名片。而在这缕醇厚的香味背后,有一位灵魂人物——那就是哈尔滨商委肉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委红肠)董事长于桂芳。她的故事,与红肠紧紧交织,写满了奋斗、坚守与传承。

近日,工信部网站公示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第一批)。其中,黑龙江省哈尔滨红肠凭借悠久历史、独特口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功入围。借此机会,记者来到商委红肠,采访了于桂芳,更走进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商委红肠门外排起长长的队伍

困境突围:从濒临倒闭到行业标杆的逆袭之路

1984年,时代的浪潮冲击着各行各业,哈尔滨太平商业局肉制品厂也未能幸免,深陷困境。工厂里,原材料极度短缺,工人们连续两年都没拿到工资,还有累累外债,一时间人心惶惶。

30岁出头的于桂芳,正在商业局从事人事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领导委以“扭亏增盈”的重任,或许是看出了她的畏难情绪,领导承诺于桂芳只需去三个月,可谁也没想到,这一去,便开启了她长达40多年的坚守。

初入工厂,于桂芳看到的是一幅破败的景象:卫生状况极差,生产车间的墙壁布满污垢,机器上也落了厚厚的灰尘。她没有丝毫抱怨,更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立刻行动起来。每天凌晨3点,当整个城市还在沉睡,她就已经来到工厂。拿起大笤帚,烧上一大锅开水,仔细地浇烫每一个角落,将那些四处乱窜的虫子消灭干净。之后,她带着工人们对工厂进行了彻底的清扫,把能用的工具都利用起来,仅有的一桶白油漆,她也没有浪费,亲自动手将工厂的墙壁、机器都粉刷一新,让工厂逐渐有了生气。

原材料短缺是当时最大的难题。为了寻找可靠的肉源,于桂芳四处奔波。她听闻孙家站有肉源,便满怀希望地赶去。然而,初到孙家站的她却碰了壁,肉厂根本不理会这个小小的工厂。但于桂芳没有放弃,她带着工人,骑着三台三轮车,守在肉厂门口。看到肉厂卸肉,她就带着工人主动帮忙打扫,不怕脏、不怕累,默默地用行动表达着自己的诚意。她的坚持和真诚最终打动了肉厂的经理,不仅给了肉,还逐渐建立起信任,后来只要有肉,都会优先供应给太平商业局肉制品厂。

除了肉源,对于淀粉等其他原材料也十分紧缺。于桂芳回忆;“那时,工厂因资金紧张,欠了淀粉供应商不少钱,但我们每次用完淀粉,工人都会用小笤帚仔细清扫袋子,哪怕有一点破损,也会认真补上,然后将袋子叠放整齐,十个一捆存放好。”

正是这一举动让淀粉厂厂长十分感动,不仅不再催债,还继续为工厂供货。

一时间,“太平商业局来了个女厂长,可干净利索了。”传遍了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跑过来买红肠。

顾客在店内选购产品

品质如金 撑起品牌的“金字招牌”

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商业局更名为商业委员会,简称商委,工厂生产的红肠在口口相传中就被老百姓称为“商委红肠”。

1998年,“商委红肠”商标注册成功。彼时,商委红肠的名号已经越叫越响,走进家家户户的餐桌。

要做出干净、放心的红肠,是于桂芳一直坚守的底线。她常把“干干净净做食品,严把食品安全关”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且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

于桂芳不仅原材料的把控近乎苛刻,在生产过程中,更是严格要求每一道工序。“我们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从选料、腌制、灌装到蒸煮、熏烤,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于桂芳说。

“于厂长,今天的红肠没有昨天香啊。”“于厂长,今天的红肠颜色特别好。”……消费者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于桂芳深知这个道理。她在厂内厂外都成立的品鉴团,请大家每天品鉴不同的产品,听取真实的反馈。

这份对品质的执着,让商委红肠在众多红肠品牌中脱颖而出,连续三年获得免检资格,成为哈尔滨红肠品质的代名词。

商委红肠店内前来选购的消费者

传承创新 让红肠“香”飘更远

于桂芳深知,传承是商委红肠的根脉,而创新则是发展的动力。她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珍视红肠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

哈尔滨红肠经过一代又一代老手艺人的传承与创新,融合了俄式熏制工艺和东北饮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味。于桂芳深入挖掘这段历史,将其融入品牌文化中。

栾添和薛艳洁的父辈都是在商委红肠工作的老人了,如今二人接过接力棒也进入到商委红肠工作,分别担任工会副主席和于桂芳的秘书。“我们这有好多二代子女来工作的,他们本身就是一种传承,不仅是工作的传承,更是红肠文化的传承。”于桂芳说。

栾添和薛艳洁都谈到,在她们刚刚参加工作时,经常听于厂长讲述红肠的起源故事,让大家明白手中的红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现在,每个人都从骨子里认同,商委红肠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哈尔滨历史文化的载体。

于桂芳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于桂芳积极求变。她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带领团队研发低脂、低盐的红肠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她和技术人员一起查阅大量资料,不断调整配方,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成功推出既保留红肠风味,又符合健康理念的新产品。在工艺上,她积极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对传统的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在保留传统熏烤工艺独特风味的同时,利用新技术精准控制温度、时间等参数,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包装上,她也紧跟环保潮流,采用可降解的绿色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于桂芳用四十年光阴,在平凡的红肠事业里书写出不平凡的传奇。她的故事,就像红肠醇厚绵长的余味,诉说着坚持与热爱的力量,也激励着无数创业者,在时代浪潮中坚守本心,用专注与匠心,酿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风味。如今商委红肠每天能卖出十多吨各类肉制品。消费者跨越山海只为寻这一口地道风味,商委红肠不仅是哈尔滨街头巷尾的烟火味道,更化作了城市文化的鲜活符号。这根承载着时代记忆的红肠,在她的守护下,已然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美味纽带。

  • 记者:孙铭阳;摄影:张春雷;视频:张春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假如仅有一天在柳州游玩,怎样吃... 柳州,这座以螺蛳粉闻名全国的城市,其实藏着无数令人惊艳的美食。 如果你只有一天时间,如何高效吃遍柳...
再香也不过韭菜盒子了,皮薄馅大... 大家好呀,我又来给你们分享好吃的美食啦!今天给你们分享的是韭菜馅饼的做法!喜欢吃韭菜盒子做不好的家人...
赵一鸣零食“低价神话”的AB面... 近日,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鸣很忙”)披露港交所IPO招股书。鸣鸣很忙拥有“...
原创 南... 南瓜炖海带这个菜,可真是懒人的福音,做起来简单,吃起来还倍儿香。尤其天冷的时候,煮这么一锅热乎乎的,...
澳涞山庄这家面馆如何靠创意面食... 在中国最美山庄——澳涞山庄,一家名为"奋斗者小时光"的面馆正以其独特的创意面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这...
原创 腊... 导读:腊肉先泡水还是先煮?20年厨师:学会“关键秘诀”,处理很简单! 腊肉,作为中国传统的美食瑰宝,...
热搜第一!蛋挞的正确读音居然是... 你知道“蛋挞”怎么读吗? 5月9日,#原来你一直把蛋挞读错了#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图源CFP ...
寻味老字号|商委红肠:用匠心熬... 2025-05-09 13:51 75岁,正是闯的年纪。这句话在于桂芳身上有了具象化的呈现。 或...
低成本高享受!在家复刻米其林星... 谁不想品尝一口精致的米其林星级甜品,感受舌尖上的奢华?(但动辄上百元的价格,钱包实在 “伤不起”!)...
原创 教... #教你把骨头汤煮得跟牛奶一样白的技巧,只需要这几步骤就可以! 在美食的世界里,一碗奶白浓郁的骨头汤...
【多多商城】仅需39.9元,蜂... 蜂蜜,大自然的甜蜜馈赠。 由蜜蜂辛勤采酿,质地浓稠、香气馥郁。入口细腻柔滑,甜蜜滋味瞬间绽放。 多一...
原创 入... 导语:入夏,少吃猪肉多吃它,比鱼肉便宜,比牛羊肉鲜,随手一做真香啊~ 大家好,我是晓峰,外甥女下个月...
原创 把... 豆腐,这种看似平凡的食材,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却有着千变万化的姿态。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种别出心裁的豆腐...
原创 肉... 在烹饪的世界里,炖肉是一门极具魅力的艺术。无论是浓郁醇厚的红烧牛肉,还是鲜香软烂的清炖羊肉,想要做出...
原创 葱... 葱香手抓饼作为街头巷尾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以其外酥里软、层次分明的口感和浓郁的葱香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
新版“杭州米其林指南”发布,不...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云寒 章卉 早上7点多,位于杭州中山南路上的王日顺号·烧饼包子铺,这家进军杭城...
饮酒解惑 | 炒菜为什么要放白... 铁锅烧得冒烟,一勺白酒“滋啦”淋下,窜起的白烟裹挟着醉人香气,这是中餐厨房里独有的烟火诗意。 从西湖...
2025 杭州米其林指南发布,... 2025 杭州米其林指南发布,江南不止烟火气! 2025 年 5 月 8 日,第 3 版《米其林指南...
陕西 biangbiang 面... 陕西 biangbiang 面:宽面摔打七下响,面香里藏「黄河子孙」的豪迈魂 八百里秦川的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