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上面,中国人是认真的,比如开门三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是在围绕着吃在进行?再比如,以前很多人一见面,就会问上一句:“吃了吗?”
可见“吃”是多么重要了。当然,这只是从小的层面上来说的,从大的层面来说,《道德经》里就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说法,将治理国家和烹饪相提并论,你说“吃”重不重要?
《论语》中还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可见,中国人的“吃”,不仅仅只是“吃”。
纵观中国历史,数不尽的文人墨客,都是有名的“吃货”,他们不仅爱吃,还会吃,不仅吃,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自创菜品,美食文化和美食艺术……比如众所周知的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和袁枚和民国梁实秋等等,他们不仅是文学家,还是美食家。
关于他们与美食的故事有很多,苏东坡仕途不顺,经常被贬,但他不管被贬到哪里,都能找到乐趣,为什么?因为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研究当地美食,变着法子研究吃什么,怎么吃,那“东坡肉”,不就被他研究出来了吗?
金圣叹临刑前,曾对狱卒说他有事相告,狱卒以为他有什么秘密或重大事情要交代,高高兴兴地给他拿来笔墨,结果他指着狱卒给他的饭菜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
袁枚曾留下一本叫《随园清单》的书,写的就是他四十年里,对美食的品鉴和对烹饪技艺的追寻,而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写的就是北京的小吃和各种菜肴。
当然,中国人对“吃”这么看重,并不仅仅是味蕾的需要,还是社交的需要。很多时候,中国人是可以通过“吃”来解决一些问题的,比如现在的流行语:没有什么是“吃一顿火锅”解决不了,如果有,那就再吃一顿。
两个中国人闹了矛盾,会找双方都认可的人来居中调停,而调停的场所,一定是在饭桌上,而一旦双方坐在饭桌上了,小酒杯一端,大问题也就变成小问题,小问题变成没问题了。
当然,之所以吃有这么大的作用,还因为我们中国地域的多样性,给了我们丰富的食材和口味差异,让我们对“吃”有了期待和兴趣。
所以与其说我们对“吃”感兴趣,倒不如说我们对“吃”的文化感兴趣,毕竟中国美食博大精深,多样性的口味,靠的是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个文化底蕴,通常又体现在烹饪上。
纵观全世界,有哪个国家,比我们还深谙烹调之道?从烹饪上来说,我们就有烧、烤、炖、煮、蒸、卤、炸、烩、熘、拌、熏、氽、焖、酿、炙、醉等等,这还没有细分,这样的烹饪,外国人听了都晕。
而这多样的烹饪手法,又与特定的文化和地域不无关系。比如北方天气寒冷,盛产小麦、玉米等谷物,肉类上也是猪肉和牛肉具多,所以北方人就以面食为主,而菜品上,以东北乱炖为例,将蔬菜跟猪肉放一起乱炖,味浓,量大,一端出来就是一大盆,吃完全身冒热气,不仅身体暖和了,精神也足了,嗓门也大了。而这,又与东北人块头大,性格直爽豪放相辅相成,也就是所谓的百样米养百样人。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盛产水稻,以大米为主食,且南方水产丰富,南方菜也就像南方人的性格一样,内敛低调,温柔细腻,而他们的食物,精细,清淡,讲究原汁原味,端出来也就小小的一碟。比如淮扬菜的文思豆腐,那豆腐切的就像发丝一样细,一盆文思豆腐端出来,就盘子中间那小小一小块。
而贵州的黔西北,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也就孕育出了带着奇特的黔西北饮食文化,像那夜郎菜、彝族水西土司菜等等,辣醇酸鲜,香浓味厚,天然野味,充满了神秘感,就像那贵州人,给人一种想要去探究的欲望。
这里介绍一道神秘的古老彝族土司贵族菜——骟鸡点豆腐。
说它是贵族菜,是它曾经只有在彝族土司的餐桌上才能看到,也就是只有土司家里的贵宾,才有资格品尝到。当然,更珍贵的是,它是历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奢香夫人招待宾客时,必上的一道菜,而这道菜还是奢香夫人亲自研发出来的。
对于奢香夫人,很多人都不陌生,凤凰传奇有首歌就叫《奢香夫人》,那音乐声一响起,耳边全是“乌蒙山连着乌蒙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
这奢香夫人可不简单,她是彝族首领霭翠的夫人,当然,她在没有嫁给彝族土司霭翠前,就有着非同一般的身份,她是四川彝族部落一个首领的女儿。
对于她,清代《怀清堂集》的《黔阳绝句》中曾这么说:”依稀九驿认龙场,乌撒平开蜀道场。莫怪西溪水呜咽,至今妇女说奢香。“关于她的故事,2011年,宁静和吕良伟主演的《奢香夫人》都有讲,大家如果有兴趣,以后我们也可以说,今天只说她研发的这道贵族菜。
既然是贵族菜,可想而知,它的制作工艺有多高,对食材的要求有多苛刻了。所谓骟鸡,即为打小阉割了的公鸡,八个月以上的骟鸡为佳,骟鸡既吃起来既有仔公鸡独特的鲜嫩口感,又有母鸡的脂香。而所用的食材也均来自大方县,大方豆豉、大方土黄豆、大方皱椒。也因此鸡鲜、豆腐嫩、辣椒蘸水香。豆花则越煮嫩,汤也越熬越鲜。
今天这道菜因为对原材料的苛刻以及制作工艺的繁琐,正濒临失传,世面上的骟鸡点豆腐店屈指可数。贵阳观山湖区一家叫“彝三叔骟鸡点豆腐火锅”的店,几名毕节老乡因为情怀而创立,完美还原了古法制作技艺与味道,让我们普通老百姓和吃货今天也能像贵族一样吃到,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到了彝三叔骟鸡点豆腐火锅店,不管是你想满足味蕾需要,还是对神秘文化有探究需要,吃顿骟鸡点豆腐火锅都能解决,如果一顿解决不了,那就再吃一顿……(文/李扬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