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20,好好爱自己吧,且看看他们的养生秘诀。
我工作的单位被大家开玩笑叫作“清水衙门”,却多高寿的人。老徐是其中一个。
老徐一生过得很平常,没有大起大落。历经社会沧桑,基本上毫发无损。单位撤销,下放农村的十来年,他也是随遇而安。迁回省城,一切又恢复了常态。老徐从不好高骛远,快退休的时候才当上编辑部的一个组长。
退休后的老徐专心居家养老。单位办公场所再也见不到他的影子,院子里的任何扎堆他都不参加,生怕被那些爱发牢骚的老头老太搞坏了心情。闲空时他唯一的爱好是看电视,广告片、肥皂剧、神剧,见什么看什么,困了,就仰在沙发上鼾声如雷,很有福气。让他百思不解的是,最近一些时这样的福气好像忽然消失了。本来他已把看电视的兴趣集中到了养生节目,为的是让福气长久。但恰恰就是这些养生节目,打破了他晚年生活原本的平静。有一天我们在路上相遇,他愁眉苦脸地对我感叹近来日子的纠结:
一生没有沾过烟酒茶,但饭总要吃的。饭只能吃七成饱,今天多贪了一口;吃下去的一块红烧肉,事先切大了,脂肪、胆固醇肯定超标;“一天一苹果,医生不找我”,今天忘记买苹果了;早上一杯水的水温偏低,搞不好损了阳气;大雨一整天下个不停,步行肯定达不到步数了;为了消除农药残留,蔬菜要开着自来水龙头至少洗六遍,那水费岂不是比菜价还高?一匙盐有多少克?一旦不小心菜做得偏咸了,这一夜的觉就算毁了,不知道明天去医院会不会查出肾炎?隔夜的饭菜不能吃,万一有了剩饭剩菜还真的倒掉?那不是暴殄天物?狠狠心煮过吃下,就像吞了毒药,惴惴不安,说不定哪天就诱发出了癌症?还有这菜和那菜是绝配,那菜和这菜是禁忌,怎么记得住?记在本子上了,难道天天去翻……总之是惶惶不可终日。
听罢,我禁不住哈哈大笑,傻了吧唧问:阁下芳龄几何?
老徐是个毫无幽默感的人,实实在在地回答:虚度八十矣。我说,您老人家活到如此高寿还这么精明,您自己就是养生的教科书啊!您怎么活过来的就该怎么活下去,难道八十年还证明不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行性吗?。
老徐一向对我颇为信任,开颜道:也是,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跟着瞎操心些什么!
我赶紧说明,上了年纪,注意健康问题是必要的,关键是摆脱无谓的纠结。我举了我所住小区的刘老为例:刘老已是八五高龄。他一辈子粗茶淡饭,无从谈忌口;一辈子辛勤劳碌,也无从谈健身。身体说不上强壮,但很少生病住院。每天骑着一辆车轮和挡泥板锈迹斑斑、车后架全没影儿的单车进进出出,车把手上,米面菜蔬、油盐酱醋,叮叮当当。他优哉游哉地在曲里拐弯的小区扭来扭去,一面跟熟人嘻嘻哈哈。
大家打听他的养生秘诀,他让对方附耳过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做——家——务。”
刘老老伴年轻时生过大病,一直恢复得不好。儿女都在外地,他全心全意地当起了“二十四孝男人”:买菜,做饭,煎药,洗衣服,扫屋子,一手承担。偶尔读书写文章——以前这些是工作,家务是“业余”;现在家务是工作,这些是“业余”。
小区有位医校教师说,刘老的“家务养生”是有道理的。一个人每天站5个小时燃烧掉的脂肪是坐着的3倍。把他一天的家务劳动折算成“千步运动量”,足够体育标准了;每天吃什么,怎么搭配,怎么把简单的材料做出好口味,这是很有趣味的脑部运动;站姿有节奏地上下摆动腿部,坐姿有节奏地耸动颈部、肩部,都是很不错的运动。光是淘米,如果左右手轮流进行,就带动了肩部的平衡摆动。国外一所研究机构列出了家务活的能量消耗表,每周通过家务消耗2000卡路里热量,患心血管病死亡的可能性就会比不做家务的人低75%,寿命也可延长5-10年。
对刘老的“家务养生”秘诀,有人信,有人不信,我本人是绝对信的。无论如何,他老人家活得精精神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上一篇:蒙晋滋味共一箸 可口豆面暖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