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上饶玉山,有一种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传统零食 —— 米焦。这种由糯米、麦芽糖和芝麻等原料制成的小吃,曾是 90 后童年最甜蜜的年味记忆。如今,它正以全新的姿态逆袭成为网红伴手礼,不仅唤醒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更在现代消费市场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一、传统工艺里的年味密码
玉山米焦的制作工艺传承百年,每一步都蕴含着手艺人的匠心。首先将糯米蒸熟后冷冻,待其干燥成颗粒状,再用传统土灶炒制或油炸,使其膨胀酥脆。与此同时,麦芽糖与白砂糖在大锅中熬煮成琥珀色糖浆,与炒米、芝麻、花生等辅料充分融合,倒入木模中压实切块,最终形成香甜酥脆的米焦。这种纯手工制作的方式,不仅保留了食材的原始风味,更让每一块米焦都充满温度。
在 90 年代的玉山农村,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支起灶台制作米焦。孩子们围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大人将炒米与糖浆搅拌,趁其未凝固时偷偷捏上一块,滚烫的糖浆粘在手指上,甜到心里。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成为了无数玉山人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二、从家庭作坊到产业升级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手工米焦逐渐面临市场萎缩的困境。然而,玉山人并未让这门技艺失传,而是通过产业化升级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仙岩镇作为米焦的核心产区,通过建设手工一条街,将分散的家庭作坊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生产。目前,全镇米焦年产值近千万元,带动数百名村民就业。
为了提升产品品质,当地成立了合作社,统一把控原料采购和制作标准。例如,合作社规定必须使用本地种植的糯米和麦芽糖,禁止添加任何防腐剂,确保米焦的天然健康。这种对传统工艺的坚守,让玉山米焦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三、电商赋能下的破圈之路
在互联网浪潮中,玉山米焦敏锐地抓住了电商机遇。回村大学生村官吴龙清带头开展直播带货,通过展示米焦的制作过程和品尝体验,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2024 年双十一期间,仅通过直播就卖出 3 万多份米焦,销售额突破 50 万元。此外,玉山米焦还入驻了京东、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借助平台流量优势,将产品销往全国 30 多个省市。
除了线上销售,玉山米焦还积极拓展线下渠道。在当地政府举办的 “玉见味来” 土特产年货汇等活动中,米焦与玉山黑猪、白玉豆等特色农产品一同亮相,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许多外地游客品尝后,通过微信下单回购,形成了 “线上线下联动” 的销售模式。
四、文化包装下的品牌重塑
为了适应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玉山米焦在包装设计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传统的油纸包装被替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礼盒,印有玉山三清山、怀玉山等标志性景点的图案,既美观又富有文化内涵。同时,米焦还推出了小包装和混合口味,方便消费者携带和分享,满足了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在品牌营销方面,玉山米焦巧妙地将自身与家乡情怀绑定。通过拍摄纪录片、举办米焦文化节等方式,讲述米焦背后的故事和传统技艺,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一句 “咬一口米焦,回到 1998” 的宣传语,瞬间唤醒了 80、90 后对童年的回忆,使其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五、健康理念与消费趋势的契合
在健康饮食成为主流的今天,玉山米焦凭借其天然无添加的特点,成功吸引了注重养生的消费者。与市面上常见的膨化食品相比,米焦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不添加人工色素和防腐剂,且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更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零食的需求。许多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米焦是我唯一敢给孩子吃的传统零食。”
此外,玉山米焦还与当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游客在游览三清山、怀玉山等景区时,不仅能品尝到新鲜制作的米焦,还能参与米焦的制作体验,将一份亲手制作的米焦作为伴手礼带回家。这种 “旅游 + 美食” 的模式,进一步提升了玉山米焦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从 90 后童年的记忆符号到网红伴手礼,玉山米焦的逆袭之路,既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地域文化在现代消费市场中的破圈突围。它用香甜酥脆的口感唤醒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更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未来,随着品牌建设的不断深化和销售渠道的持续拓展,玉山米焦有望成为一张亮丽的 “江西名片”,让更多人领略到赣鄱大地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