馍,是山西、陕西、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对馒头或饼的“昵称”,是家家户户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
但是,很少有哪个地方像山西运城一样,给馍的定义弹性十足,在厨房里一指,啥都是馍,而且你能想到的烹饪方式几乎都能和馍组合在一起。
甚至,有人为了品尝这一口地道的山西味儿,不少人特地打车或者坐地铁赶来。有网友说:“这个真的很好吃啊”“一看,热馒头夹,我一下精神了”
为啥运城馍这么有“馍”力呢?
馍在运城的“七十二变”
01
运城人常说:“不吃馍馍不叫饭。”运城人就没有哪顿饭是见不到馍的,就算是吃面条、吃饺子,也少不了一盘馍馍压场。这一天不咥(dié)个馍,那总觉得胃里空落落的。
清晨起来,先吃几口馍垫垫饥,这是吃“晨馍”;下地干活时带上个馍,这是“半路时馍”;早饭、晚饭吃的馏热的馍叫“软馍”;午饭与面条配着吃的是不软不硬、蒸熟后没有馏过的“酥馍”。还有炸着吃的“炸馍”、炒着吃的“炒馍”、拌着吃的“拌馍”等。真可谓“一样馍来百样吃”~
馍夹“万物”:一口满足你的全部幻想!
馍夹菜是运城“馍法师”里的“顶流”,在运城的摊位上,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摊位上一口大锅热着馍,一旁摆着凉拌黄瓜、炒土豆丝、凉拌豆腐皮、炒青辣椒、凉拌豆芽、蒜泥茄子等等各色家常菜。
要一个馍,选几个菜,一夹就是一顿饭。口味重的可以夹个麻辣串,炸透的豆腐干刚刚饱蘸红油,一转眼就让馍偷偷吸走,雪白的馍,鲜红的油,只吃一个绝不够。
一口咬下,馍的松软与菜的多汁在口中相遇,口感丰富且层次分明,“馍夹万物” 带来的满足感瞬间爆棚。
图源:赵Lucky
炒馍花:夜宵界新宠,香辣来袭!
拿个馍夹点啥,是对馍最基本的开发。运城人想象力并未止步于此。既然米饭能炒,面条能炒,那么馍也能炒。
在运城,炒馍花可是夜宵界的“宠儿”,把馍随意弄成大小不一的块状,将馍与辣椒、蒜片、鸡蛋、蔬菜、调料在热锅中翻炒,馍块渐渐染上诱人的色泽,变得香辣酥脆,那股勾人的香气,隔着三条街都能让人闻到。吃上一口,那叫个满足~
图源:视觉中国
炸馍片:香脆可口,根本停不下来!
运城馍用它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口感,为每一位吃货带来味觉享受!一旦开始吃就根本停不下来,经过油炸的“洗礼”后,馍渐渐变得金黄酥脆,不一会儿香气四溢的烤馍就出炉了,酥脆可口,瞬间征服味蕾。
图源:视觉中国
运城人的“馍”力从何而来?
02
每天经历“馍”法饱和攻击,运城人的一天不是在“晕碳”,就是在通往“晕碳”的路上。能够天天吃馍,背后则是运城这一“晋南粮仓”得天独厚的种粮基因。
运城的纬度在北纬35度,与小麦的起源地新月沃地大致相同,气候和水土都非常适合种植小麦。运城地处黄河流域,被誉为冬小麦的黄金种植带,这里的小麦享受着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加之黄河水的滋养,使得运城面粉质地细腻,麦香浓郁。当然,这只是运城馍美味的基础。
除此之外,制作运城馍的过程也是一门大学问。和面、发酵、蒸制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和面时需要精确掌握水和面粉的比例;发酵时需要细心观察面团的变化;蒸制时则需要巧妙地控制火候。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地道美味的运城馍。
馍奠定在运城碳水圈的地位,也得益于运城的交通优势,这里集结着蒲津渡、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等多个黄河古渡,自古便是旅人如织的地方。包里有馍,心里不慌。出门在外,带几个馍做干粮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
运城馍,“形寻常、味非常”
03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印记,那么运城的“馍”,这也是许多人固定的乡愁。
有俗语说:运城人“不吃馍馍不叫饭”。这话一点儿不假,许多游子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吃上一口馍。这看似寻常的“碳水化合物”,却裹挟着浓浓的家乡味,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舌尖记忆”。
图源:小红书@小确幸
一个馍,就是家的味道。那个味道,是挥之不去的,是会想念的,是走遍大江南北、吃遍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
不论什么时候,运城人对馍的热爱一刻都不会停止。因为,馍早已融入了运城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日话题#
你觉得馍怎么做最好吃?
评论区留言分享吧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