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进五月,不论你在哪座城市,总会在街头巷尾被粽子的香气“埋伏”——肉粽、蛋黄粽、豆沙粽轮番上阵,咸甜混战,唇齿之间一片“糯海风云”。
但说句心里话:连吃三天粽子,肚子也会犯嘀咕。
这时候,如果有一块入口绵密、微微清凉的绿豆糕送到面前,还带着一缕淡淡薄荷香,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就被拯救了?
绿豆糕,这个老少通吃的清凉甜点,才是真正的端午“隐藏主角”。
粽子热辣,绿豆糕清爽,才是节日的双面人生
粽子像个热情的朋友,糯米的黏性、内馅的丰富、油香的热烈,一口下去很满足,但也很容易“腻到魂飞”。
而绿豆糕就不一样了。它像一个清冷又温柔的朋友,不争不抢,安安静静地躺在盘子里,颜色素净,纹路精致,一口下去却惊艳。
入口即化,豆香浓郁,回味还有点清清凉凉的草本味。
如果在绿豆糕里加入一小撮薄荷碎,简直就是夏日的嘴边风扇,一块糕点,直接把体感降温三度。
谁说端午只能吃粽子?有绿豆糕在,节日甜点照样能赢很大。
绿豆糕凭什么成为“节后续命神器”?
很多人以为绿豆糕只是“甜口点心”,但它在节日饭局中的作用,可不止于甜。
它是调节器:吃完油腻咸粽,来一块绿豆糕清清口腔,舒服得像换了个频道;
它是降温剂:夏天一闷热,人容易烦躁,一块冰镇绿豆糕下肚,心情都柔软了;
它是社交高手:不挑人,不撞味,吃素吃荤都能搭,送亲友也有面子;
更重要的是,绿豆糕本身就很百搭,能传统,也能创意。
你可以做传统款的清香绿豆糕,也可以玩点小花样,加入紫薯泥、椰浆、坚果碎,甚至少量抹茶粉、玫瑰露,每一种搭配都不突兀,反而多了层次。
自制绿豆糕,零基础也能做,关键是“别急”
别被绿豆糕的“精致”吓住,其实它的做法并不复杂,只要你愿意腾出一个悠闲的午后厨房时光,绝对能做出一盘惊艳朋友圈的绿豆糕。
材料很简单:
去皮绿豆 200g(提前泡水6小时以上)
白砂糖 60g(可调整)
黄油 40g(或者用椰子油更清新)
薄荷叶 少许(可以不用,但建议试试)
模具 若干(喜欢什么图案都行)
做法:
绿豆泡好后上锅蒸熟:大概蒸40分钟至完全软烂,能轻松按成泥;
压泥或搅打成豆泥:用筛子压或料理机搅,关键是细腻绵密;
炒泥加香:锅里放入黄油,小火慢炒绿豆泥,加入糖,一边翻一边炒干;
加入薄荷末:关火前撒入少许切碎的薄荷叶,快速翻匀;
趁热入模压实:模具提前刷一层薄油,填满绿豆泥压紧,冷却后脱模;
冷藏再享用:冰箱冷藏1小时以上,口感更Q弹,也更沁凉。
每一步看似平常,但只要心不急,做出来的绿豆糕,一定是入口就让人点头的那种。
薄荷+绿豆,这对组合太聪明了
在所有“给传统点心加新料”的尝试中,薄荷+绿豆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搭配。
薄荷的凉意,刚好和绿豆的绵密互补;
香味不冲不腻,但在舌尖上清清爽爽地留痕;
夏天一热,吃这个组合简直是吃甜点界的“空调套餐”。
如果你是个爱尝新的人,也可以试试:
柠檬+绿豆:更清新;
椰奶+绿豆:更南洋风;
玫瑰花酱+绿豆:更浪漫;
谁说传统就不能玩花样?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多试试。
一口绿豆糕,一整个夏天的安慰
绿豆糕之所以让人喜欢,除了味道,还有那种“吃得安心”的感觉。
没有重油,没有浓料,没有复杂的添加,一口就是实打实的食材香气。在这个连甜点都卷得不行的年代,绿豆糕像是个安静的老朋友,温柔但不退让。
你可以在午后热到出汗的时候,从冰箱里取出一块冰镇绿豆糕,坐在阳台发会呆,也可以把它带去办公室当下午茶,抿一口,再继续面对键盘前的江湖风雨。
它不说话,但却很懂你。
粽子之后,来点不一样的清凉甜
今年的端午,粽子还是要吃,但如果你想给自己一点“甜而不腻”的惊喜,不妨试试这款清凉绿豆糕加薄荷的新版本。
自己动手做,简单有成就感;亲手送人,贴心又有诚意。
而且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一口甜,刚好让一个疲惫的人恢复好心情。
如果给你选,今年端午粽子和绿豆糕,你会更Pick谁?欢迎留言,一起评选“最想带走的节日味道”!